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植入的产前,产后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例胎盘植入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从子宫肌壁厚度,胎盘内回声,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壁间回声,CDFI观察胎盘实质内及胎盘后方血流做综合分析。结果 15例胎盘植入,1例经产前确诊,8例经产后确诊,5例为术中医生发现。胎盘植入产前诊断漏诊多 。产前表现胎盘增厚,胎盘内血池异常丰富。胎盘下子宫肌层菲薄,胎盘下后间隙消失。彩超显示胎盘漩涡近子宫肌层处血流丰富,宫旁血管扩张。结论 二维声像图结合彩色血流可以提高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
[关键词] 彩超;胎盘植入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a)-0181-02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指胎盘绒毛直接植入到子宫肌层内,程度从仅与子宫肌层相接触至深入到子宫肌层间,直至穿透子宫浆膜层。分别称为愈着,植入,穿透[1]。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对孕妇产时、产后处理起着重要作用。尤其产前超声诊断对预防产时、产后大出血有积极重要的意义。该院自2005—2012年1月确诊15例胎盘植入,对胎盘植入的超声征像做一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产妇15例,年龄24~40岁,其中5例有剖宫产史,2例有子宫肌瘤摘除史。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仪器 百胜AU5,GEP5,患者适度充盈膀胱,经腹检查,注意胎盘位置,胎盘内回声,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壁间回声,重点注意子宫肌壁厚度,对附着于子宫下段前壁的胎盘,仔细扫查膀胱后壁是否光滑,观察膀胱后壁与子宫前壁的关系。产后患者经腹检查,注意观察宫腔的形态,胎盘附着部分与子宫肌壁界线,子宫肌壁厚度,用彩色多谱勒观察胎盘实质内及胎盘后方血流。
2 结果
例胎盘植入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超声表现为胎盘增厚,胎盘实质内有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胎盘下子宫肌层菲薄,仅见浆膜层线状高回声,胎盘后间隙消失。彩超显示胎盘漩涡近子宫肌层处血流丰富,宫旁血管扩张。8例产妇为自然生产过程中胎盘滞留,行彩超检查。超声表现为宫腔内见团状高回声胎盘声像,内无漩涡结构,高回声胎盘下肌层菲薄,其中1例胎盘下无肌层回声,子宫壁如薄纸,胎盘与肌层界限消失。CDFI:胎盘内无明细血流信号,局部浆膜下肌层内见子宫肌层血管 。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关于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汪龙霞主编的妇科与产科超声诊断学中谢玉娴提出文献报道有四项超声特征:①胎盘基底与子宫基层之间可见异常血流;②胎盘实质区、绒毛间隙可见血流湍急的血池;③胎盘基底部后方突出的静脉丛并无血流信号;④膀胱子宫之间腹膜反折处可见丰富的血供。产后超声表现[2]:①宫腔内见胎盘声像图,胎盘呈团状,有的呈球状,胎盘实质内无血流湍急的血池;② 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明显变薄,甚至子宫肌层回声消失,胎盘与肌层界限消失;③彩超提示胎盘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局部浆膜下肌层见子宫肌层血管。然而,因为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很多,不同疾病处理方案不同,尤其对于胎盘植入病人,刮宫只能增加患者痛苦,出血依旧,可能贻误治疗时机,其治疗原则与胎盘残留等其它疾病不同。因此,仔细扫查,注意特征表现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考虑。
产前超声诊断胎盘植入诊断率较低,易漏诊,但声像图仍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认真观察胎盘位置、内部回声、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壁关系的二维超声的同时,应用CDFI,PD等能提高超声产前诊断率。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常可合并胎盘植入,故产前检查这类病人应注意仔细扫查。
, 百拇医药
胎盘植入诊断的关键是在于胎盘下子宫肌层的变化,产前易漏诊,可能与妊娠后期正常子宫肌层亦很薄有关。产后鉴别诊断难,一方面其病理生理基础与胎盘残留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另外也与产后子宫偏大,肌层仍很薄,子宫充血,血流伪像有关。 另外对于产后出血,超声示宫腔内异常回声团,如团块与子宫肌壁无明确界限,最好考虑胎盘植入,可先给予药物治疗,如米非司酮口服[12-13]或MTX(氨甲喋呤)静注等保守疗法治疗,随诊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症状及超声包块、子宫肌壁的变化,必要时再采取手术结扎子宫动静脉或子宫次全切除术,这样也不至于造成患者盲目刮宫、无法止血,直接切除子宫等不良预后。我院彩超未检出胎盘植入13例。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胎盘植入是产科超声诊断的难点,由于对胎盘理论及图像特点了解的不够透切,检查的不仔细都可以造成漏诊。②图像质量不好,胎盘与子宫肌层的间隙显示不清,易漏诊。③当胎盘植入肌层较浅时,超声难以正确诊断,导致误诊。④正常子宫肌层于妊娠后期亦很薄,超声难以鉴别胎盘植入[3]。因此,超声医师对有多次妊娠史、剖宫产史及高龄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做超声检查时应高度警惕如发现胎盘下子宫肌层模糊不清,回声增多时,应警惕胎盘植入。有的胎盘植入到膀胱,彩色普勒超声检查可见扩张的血管穿过胎盘与管壁,而进入周围组织。彩色多普勒的应用提高了胎盘植入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汪龙霞.妇科与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
[2] 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2-04-10), 百拇医药(夏朝容)
[关键词] 彩超;胎盘植入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a)-0181-02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指胎盘绒毛直接植入到子宫肌层内,程度从仅与子宫肌层相接触至深入到子宫肌层间,直至穿透子宫浆膜层。分别称为愈着,植入,穿透[1]。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对孕妇产时、产后处理起着重要作用。尤其产前超声诊断对预防产时、产后大出血有积极重要的意义。该院自2005—2012年1月确诊15例胎盘植入,对胎盘植入的超声征像做一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产妇15例,年龄24~40岁,其中5例有剖宫产史,2例有子宫肌瘤摘除史。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仪器 百胜AU5,GEP5,患者适度充盈膀胱,经腹检查,注意胎盘位置,胎盘内回声,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壁间回声,重点注意子宫肌壁厚度,对附着于子宫下段前壁的胎盘,仔细扫查膀胱后壁是否光滑,观察膀胱后壁与子宫前壁的关系。产后患者经腹检查,注意观察宫腔的形态,胎盘附着部分与子宫肌壁界线,子宫肌壁厚度,用彩色多谱勒观察胎盘实质内及胎盘后方血流。
2 结果
例胎盘植入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超声表现为胎盘增厚,胎盘实质内有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胎盘下子宫肌层菲薄,仅见浆膜层线状高回声,胎盘后间隙消失。彩超显示胎盘漩涡近子宫肌层处血流丰富,宫旁血管扩张。8例产妇为自然生产过程中胎盘滞留,行彩超检查。超声表现为宫腔内见团状高回声胎盘声像,内无漩涡结构,高回声胎盘下肌层菲薄,其中1例胎盘下无肌层回声,子宫壁如薄纸,胎盘与肌层界限消失。CDFI:胎盘内无明细血流信号,局部浆膜下肌层内见子宫肌层血管 。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关于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汪龙霞主编的妇科与产科超声诊断学中谢玉娴提出文献报道有四项超声特征:①胎盘基底与子宫基层之间可见异常血流;②胎盘实质区、绒毛间隙可见血流湍急的血池;③胎盘基底部后方突出的静脉丛并无血流信号;④膀胱子宫之间腹膜反折处可见丰富的血供。产后超声表现[2]:①宫腔内见胎盘声像图,胎盘呈团状,有的呈球状,胎盘实质内无血流湍急的血池;② 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明显变薄,甚至子宫肌层回声消失,胎盘与肌层界限消失;③彩超提示胎盘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局部浆膜下肌层见子宫肌层血管。然而,因为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很多,不同疾病处理方案不同,尤其对于胎盘植入病人,刮宫只能增加患者痛苦,出血依旧,可能贻误治疗时机,其治疗原则与胎盘残留等其它疾病不同。因此,仔细扫查,注意特征表现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考虑。
产前超声诊断胎盘植入诊断率较低,易漏诊,但声像图仍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认真观察胎盘位置、内部回声、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壁关系的二维超声的同时,应用CDFI,PD等能提高超声产前诊断率。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常可合并胎盘植入,故产前检查这类病人应注意仔细扫查。
, 百拇医药
胎盘植入诊断的关键是在于胎盘下子宫肌层的变化,产前易漏诊,可能与妊娠后期正常子宫肌层亦很薄有关。产后鉴别诊断难,一方面其病理生理基础与胎盘残留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另外也与产后子宫偏大,肌层仍很薄,子宫充血,血流伪像有关。 另外对于产后出血,超声示宫腔内异常回声团,如团块与子宫肌壁无明确界限,最好考虑胎盘植入,可先给予药物治疗,如米非司酮口服[12-13]或MTX(氨甲喋呤)静注等保守疗法治疗,随诊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症状及超声包块、子宫肌壁的变化,必要时再采取手术结扎子宫动静脉或子宫次全切除术,这样也不至于造成患者盲目刮宫、无法止血,直接切除子宫等不良预后。我院彩超未检出胎盘植入13例。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胎盘植入是产科超声诊断的难点,由于对胎盘理论及图像特点了解的不够透切,检查的不仔细都可以造成漏诊。②图像质量不好,胎盘与子宫肌层的间隙显示不清,易漏诊。③当胎盘植入肌层较浅时,超声难以正确诊断,导致误诊。④正常子宫肌层于妊娠后期亦很薄,超声难以鉴别胎盘植入[3]。因此,超声医师对有多次妊娠史、剖宫产史及高龄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做超声检查时应高度警惕如发现胎盘下子宫肌层模糊不清,回声增多时,应警惕胎盘植入。有的胎盘植入到膀胱,彩色普勒超声检查可见扩张的血管穿过胎盘与管壁,而进入周围组织。彩色多普勒的应用提高了胎盘植入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汪龙霞.妇科与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
[2] 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2-04-10), 百拇医药(夏朝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