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226
编号:1374577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螺旋CT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中外医疗》 201226
     [摘要] 目的 探讨FNH(肝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该院自2008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检查的30例FNH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32个病灶均获得手术的病理证实。结果 26个病灶进行平扫后提示,表现为略低密度,其中有6个病灶表现为等密度,有20个病灶提示低密度点状与小星状以及小片状的中央瘢痕影;而增强动脉期的扫描结果提示,全部病灶除出现中心瘢痕,还具有显著的均匀一致性强化,有10个病灶能够出现中心以及周边呈增粗,甚至呈扭曲状的动脉;在门脉期进行扫描时提示,有6个病灶表现为高密度,有18个病灶表现为略高密度,有10个病灶表现为等密度;在延迟期进行扫描后提示,全部病灶均表现为略高密度或者等密度;其中有16个病灶的中心瘢痕表现为延迟性强化,有4个病灶未出现强化。结论 将FNH患者于螺旋CT下进行多期的增强扫描时,不仅有助于对FNH患者进行诊断,还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减少应用不必要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 诊断;螺旋CT;中央瘢痕;结节增生;局灶性;肝脏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b)-0172-02

    FNH(肝局灶结节性增生)系比较少见的一种良性病变,而在近年,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态势[1-2],已经继血管瘤成为患者肝脏系统良性肿瘤中的第2位,而该病大多不出现恶变,所以临床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予以保守随诊即可。对该院自2008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检查的30例FNH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32个病灶均获得手术的病理证实。该研究旨在探讨FNH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于该院检查的30例FNH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共有32个病灶均获得手术的病理证实,其中有男性患者12例,有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最大为55岁,最小为22岁,其平均年龄为39.5岁。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任何症状,进行B超体检时发现肝脏的占位,全部患者的甲胎蛋白表现呈阴性,其肝功能也均正常,并且乙肝的表面抗原也呈阴性,而且不具有肝硬化的相关病史,18例女性患者没有避孕药物的应用史。全部患者均予以螺旋CT的平扫之后再进行3期的增强扫描。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螺旋CT选择HI-GE,其扫描的条件为 250~280 mA,120~140 kV,其螺距为1.0~1.2,其矩阵为512×512,其重建的层间距为5 mm,其轴位的扫描层厚为10 mm。全部患者需常规禁食达8 h,在扫描前的30 min应用1.5%的泛影葡胺口服以及1 000 mL的水将胃肠道充盈,其造影剂选择碘海醇(剂型为300 mgL/mL),选择肘前静脉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其剂量为100 mL,其速度为3.0 mL/s,进行3期扫描的时间系注射造影剂之后的第25秒、第60秒、第180~300秒。在扫描期间需嘱患者于深吸气的状态下进行屏气,其范围自膈顶的平面到达肝脏下极的平面。

    2 结果

    患者FNH在中青年中比较多见,并且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主要分布于患者肝脏的表面,而病变的边界比较清晰,在对26个病灶进行平扫后提示,表现为略低密度,其中有6个病灶表现为等密度,有20个病灶提示低密度点状与小星状以及小片状的中央瘢痕影;而增强动脉期的扫描结果提示,全部病灶除出现中心瘢痕,还具有显著的均匀一致性强化,有10个病灶能够出现中心以及周边呈增粗,甚至呈扭曲状的动脉;在门脉期进行扫描时提示,有6个病灶表现为高密度,有18个病灶表现为略高密度,有10个病灶表现为等密度;在延迟期进行扫描后提示,全部病灶均表现为略高密度或者等密度;其中有16个病灶的中心瘢痕表现为延迟性强化,有4个病灶未出现强化。
, 百拇医药
    3 讨论

    FNH系良性肿瘤,也可表现为肿瘤样的增生,到目前为止,大多认为系血管的畸形,甚至血管的受损等原因所致的,肝脏出现的反应性的增生,其病灶则主要由肝细胞与枯否细胞,以及胆管和动脉血管的紊乱排列所组成的肿块,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常呈中心带有星状的瘢痕,甚至辐射状的纤维分隔,同时还会伴随出现炎性细胞的浸润等,往往其中还会出现一条甚至数条的供血血管。患者FNH于肝脏的良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排在血管瘤之后,位于第2位,而患者大多数也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均系在体检时才偶然间发现,并且多发生在30~50岁左右的患者,其病变常呈单发,仅少数患者出现多发情况。多数不出现恶变,经长期的随访后发现,瘤体还有缩小甚至自愈的倾向,同时,FNH患者中不出现症状者,则无需进行手术治疗,往往予以保守观察即可,所以对本病进行准确的诊断于临床有着积极性的指导价值[3-4]。

    鉴别诊断:FNH同HCC(原发性的肝癌)进行鉴别:患者HCC在强化时,其特征呈快进快出的表现,但FNH在强化时,其特征则呈快进慢出的表现,而HCC如果较大,则由于病灶的中央出现坏死区域,导致于动脉期的强化与FNH相较,不如后者更为明显,也不如后者均匀一致,同时HCC患者于门脉期的表现,以及延迟期的表现则多呈迅速降低趋势,表现为低密度,但FNH患者则多呈等密度或者呈稍高密度影像。其中央瘢痕大多较小,常呈裂隙状的甚至放射状的影像,而延迟期进行强化则是其主要特征,但HCC患者中央坏死灶则往往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状影响,进行延迟强化则非常少见。因此,同临床相结合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比如HCC患者大多具有乙肝病史,以及肝硬化等相关病史,其AFP也常出现阳性,但FNH患者多不具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并且病灶也常于体检的过程中被发现[5]。
, http://www.100md.com
    FNH同肝血管瘤进行鉴别:由于肝血管瘤其典型的增强方式多在早期进行,通常自病灶的边缘开始逐渐进行强化,而周边则多表现为结节样的增强,或者环状的增强,并且逐渐的向中心部位充填,在延时则表现为等密度影像,或者表现为高密度并且充填完全的影像,具有慢进慢出的特点,但FNH患者则自病灶的中心部位开始进行强化,而向周边部位迅速的推进,仅中央的瘢痕处表现为均匀一致的显著强化,在延时则往往表现为等密度影像,或者略高密度的影像,具有快进慢出的特点;少部分较不典型的小血管瘤,其动脉期的病灶同样能够全部的充填,在延迟期表现为略高密度影像,以及等密度影像,同FNH进行鉴别较困难,而MRI检查则有助于对两者进行鉴别,其中血管瘤的T2WI表现为亮灯泡征。

    综上所述,将FNH患者于螺旋CT下进行多期的增强扫描时,其动脉期出现显著的均匀一致性强化,能够出现中央瘢痕,同时表现为延迟性强化,甚至病灶的周边以及中央表现为扭曲和增粗的供血血管影像学特征性的表现牢牢掌握,不仅有助于对FNH患者进行诊断,还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减少应用不必要的临床治疗。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卢向彬.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螺旋CT诊断(附10例病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47-48.

    [2] 黄国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螺旋CT诊断12例[J].临床医学,2007,27(1):22-23.

    [3] 赵文龙.螺旋CT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2):117-118.

    [4] 张广源,关惠英,黄仕强,等.螺旋CT四期动态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4):498-500.

    [5] 黄伟鹏,陈洁容,许建生,等.螺旋CT强化方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1):50-52.

    (收稿日期:2012-04-23), 百拇医药(李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