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226
编号:13745758
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水化护理对造影剂肾病的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中外医疗》 201226
     [摘要] 随着现代造影技术、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广泛开展,造影剂的应用随之增多,造影剂肾病(Contrast Associated Nephropathy,CAN)日益受到肾病工作者的关注,CAN指使用造影剂后2~3 d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据统计,CAN已成为当前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病因和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2位病因。针对CAN可能的发生机制,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有效减少CAN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就是水化治疗。在水化的选择和应用方式上仍存在争议,但临床多选用手术前后口服补液、静脉输注补液综合性防治方案,多次研究表明,充分水化可以显著降低CAN发生率,充分水化是围手术期CAN的基本预防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水化;造影剂; 造影剂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b)-0145-02
, 百拇医药
    随着目前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以及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的普遍应用,造影剂(又称对比剂,contrast media)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造影剂不断改良,其趋势是由离子型向等渗性、低渗性非离子型过渡,虽然非离子造影剂对肾功能正常患者有较小的损害,但如合并有、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肾功能损害明显增加[1]。同时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据统计,造影剂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已上升至医源性肾损害的第3位和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第2位。在预防造影剂肾损害方面,水化在围手术期积极预防CAN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水化护理的目的

    造影剂的渗透压要高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因此患者在注造影剂后,自身血浆的渗透压也会随之增加。为了保证患者稳定的渗透压,不被因注入造影剂影响,需对人体进行补水。造影前后都需补水,造影前补水能够通过体内水分的增加达到稳定渗透压的目的,并降低脱水的几率;造影后补水主要作用为利尿,以便造影剂能够尽快的从人体排出。
, 百拇医药
    CAN多表现为非少尿型,肾小球滤过率、尿浓缩功能受到影响。水化护理可对抗RAS系统,减轻球管反射,降低造影剂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减缓肾脏血管的收缩,增加尿量减轻肾小管的阻塞、减少缩血管物质的生成,减轻肾脏髓质的缺血,而且还可以直接减轻造影剂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

    有些患者手术前后禁食、禁饮时间过长,体内水分及盐分均有减少,血球压积增加,血液浓缩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血容量不足,易发生低血压[2]。充足的水分是保证循环血容量的重要方法。

    2 护理

    2.1 术前充分评估危险因素

    行冠脉造影介入术前,对患者做全面详细的危险评估。术前进行严格筛查,将伴有高龄、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脱水等心血管患者列入易诱发造影剂肾病的高危人群。根据病情所需严格制定、执行水化,尽量选择低渗性非离子型造影剂。
, 百拇医药
    2.2 水化方法

    术后补液的总量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重、尿量、尿比重以及心肾功能做具体化的调整,24 h总量以2 000-3 000 mL为宜[3]。

    2.2.1 口服补液 强调饮水的重要性,在无不适的情况下指导患者术前6 h增加饮水不少于1 000 mL。造影剂均在3 h内排除大部分代谢产物,故术后3 h内饮水量以造影剂用量为指导。有报道指出[4],造影剂用量100 mL以内饮水1 000 mL,造影剂用量101~200 mL饮水1 500 mL。24 h内饮水量不少于2 000 mL。对术后3 h内饮水有明确目标,但对单位时间饮水量不做规定,饮水间隔时间个体化,突显人性化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肾脏过滤功能和对水的排泄功能都比较弱,代谢水平下降,快速大量饮水,会导致水钠潴留,造成心力衰竭[5-6]以及给肾脏加重负担,因此,建议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为佳[7]。

    2.2.2 静脉补液液体 近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应用0.9%盐水的患者CAN发生率为0.7%,应用0.45%低渗盐水的患者CAN发生率为2.0%(P=0.04),数据表明0.9%等渗盐水优于0.45%低渗盐水,更有效的降低CAN的发生。目前主张以0.9%盐水为静脉水化治疗首选溶液。
, 百拇医药
    2.2.3 静脉补液的速度与剂量 冠脉造影介入术前1~2 h开始静脉输注等渗盐水,高危患者在术前3 h开始静脉补液,以纠正亚临床脱水,增加肾脏的灌流,补液持续至术后24 h。术后补液的前3 h的量应为总量的1/3,速度不宜过快,根据心功能、尿量情况来调节滴速。多数研究表明,在造影前12 h以1 mL/(kg·h)的速度输注盐水至造影后12 h,但是对于心肾功能较弱等高危患者,要视情况作出具体的调整。

    3 指标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测肾功能变化如电解质、血肌酐、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水平。记录24 h出入量及有无尿潴留、胃不适。

    4 水化注意事项

    对于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水化前严格评估患者的心肾功能、血糖、血压等情况,对于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慎重,个体化指导。同时在水化后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便在预防CAN时,又能防止水化并发症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5 小结

    CAN的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而且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的负担,因此积极防治CAN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水化治疗是使用最早、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有效减少CAN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但在水化治疗的选择和应用方式上仍存在争议,合理水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临床上常规选择经口及静脉水化同时进行的综合治疗,不仅避免因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致胃部饱胀引起恶心呕吐,而且又保证充足的水化[8]。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及评估工作,对于高危患者,积极纠正诱因,改善心肾功能,严格掌控造影剂用量。充分水化可以显著降低CAN发生率,是围手术期CAN的基本预防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辉剑.水化对造影剂肾小管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4):20-21.

    [2] 俞晓松,王文琴,卓惠敏.心脏介入术后低血压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45.
, 百拇医药
    [3] 惠昭岚,杨省利.冠心病介入诊治术造影剂肾病1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2):91-92.

    [4] 冷敏,窦超.加强水化预防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肾病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94-95.

    [5] 金海君,朱艳华.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7):25-26.

    [6] 陈兵阳,张莉.终末期肾病并存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5):32-33.

    [7] 高瑞雪.不同年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水化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24(17):25-26.

    [8] 宋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定时定量饮水研究[J].内科护理,2010,25(9):22-24.

    [9] Sarnak M.J,Greene T,任付先.低靶标血压对肾脏疾病进程的影响:肾脏疾病时改善饮食的长期随防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7):19.

    (收稿日期:2012-07-26), 百拇医药(薛冰冰 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