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肺段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段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0例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肺段隔离症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0例肺段隔离症均位于双肺下叶后内基底段,7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其中CT表现6例为实质性肿块,2例为囊实性肿块,2例为囊性肿块,6例肿块周围可见肺气肿;10例均可发现异常供血动脉。结论 肺段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为实性肿块、囊性或囊实性肿块,MSCT增强扫描,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在诊断上有定性价值。
[关键词] 肺段隔离症;MSCT;血管;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10(a)-0169-02
肺段隔离症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血液供应。从常规的X线检查,动脉造影,常规CT到MSCT,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肺段隔离症的认识和定性诊断越来越容易,现对10例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肺段隔离症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1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主动脉造影证实。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5~58岁,平均40.2岁。其中7例有反复咯血或感染发烧病史,3例为体检发现,无临床症状。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胸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设备16层螺旋CT,扫描条件120 kV,200 mAs,螺距1.375∶1,进床速度27.5 mm/rot,所有病例均行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总量80 mL,注射速率3 mL/s,延迟扫描时间30 s。数据经1.25 mm层厚,1.25 mm间隔重建,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法和最大密度投影法。
2 结果
, 百拇医药
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10例病例均位于双肺下叶后内基底段,其中7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8例为肺叶内型,2例为肺叶外型。其中6例为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2例为囊实性肿块,CT平扫为肺内片影及团块状影,其内有含气囊腔,增强后实质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2例为囊性肿块,囊肿内可见气液平面,增强后无强化;6例肿块周围可见局限性肺气肿。所有病例经1.25 mm薄层重建,并采用多平面重建法和最大密度投影法进行图像后处理,均发现异常的供血动脉,7例由胸主动脉供血,3例由腹主动脉供血。
3 讨论
肺段隔离症是指一部分肺发育不全,无呼吸功能,与其相邻肺的正常部分相隔离,其实质是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临床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大多到合并感染时才有症状,表现为下叶肺炎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其解剖部位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肺叶内型:隔离的肺位于正常胸膜内。多见于左下叶后基底段,少数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8例肺叶内型肺段隔离症病例其中6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符合肺隔离症的好发部位。CT平扫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边缘光滑清楚,密度均匀;当病变与支气管相通时,形成单发或多发囊腔,壁薄可见气液平面;反复感染后病变边缘模糊;CT增强扫描可发现其供血动脉70%来自胸主动脉;也可在降主动脉显影后立即见到隔离肺得到增强,这也提示隔离肺的血供来自体动脉。8例病例其中7例由胸主动脉供血,1例为腹主动脉供血。肺叶外型:隔离的肺本身另有胸膜包绕,该型较少见,90%的肺叶外型肺段隔离症发生在左半膈,常合并其他畸形,30%合并左膈疝[1],较少发生感染;CT增强扫描显示其供血动脉通常来自腹主动脉及其分支。2例病例均由腹主动脉供血。肺段隔离症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实质性肿块、囊实性肿块或囊性肿块,病灶周围可见局限性肺气肿,10例病例中有8例病灶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肺气肿的表现。动态CT增强扫描,由于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在较短时间内能对较大范围进行薄层增强扫描及重建技术,可显示较小的异常动脉,而且三维重建图像明显优于单层螺旋CT。分析10例患者图像均具备了肺段隔离症的特异性表现,特别是通过MS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采用多平面重建法和最大密度投影法后,均发现异常的供血动脉,其中7例由胸主动脉供血,3例由腹主动脉供血。CT特别是MSCT的血管成像作为一类可靠的非侵袭性血管成像手段,除了准确定位外,更具有定性价值。近年来多层螺旋CT及高级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多平面重建法(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对于完整和直接显示隔离肺的解剖细节非常有帮助。动态薄层CT增强扫描后处理重建方法简捷,可在任一层面及方向对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重组,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图像几乎无信息丢失,是一种很好的后处理技术[2]。
, http://www.100md.com
肺段隔离症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肺脓肿:肺段隔离症有继发感染时,不易于肺脓肿鉴别。该症多发生于下叶后基底段,囊肿边缘清楚。肺脓肿一般以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多见,很少呈囊状、边缘清楚的阴影。②肺囊肿:又叫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多见于男性儿童和青壮年,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薄壁阴影,边缘清楚,如果囊肿和支气管相通,就会在阴影中发现气液平面。一般肺囊肿可长期无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③先天性囊腺瘤样畸形:本病呈单囊、多囊或囊实性改变,病灶通常很大易造成纵隔的移位,有时颇似肺大泡,此病和肺段隔离症的鉴别主要是根据病灶的形态、部位以及MSCT增强扫描无异常供血动脉。④膈疝:MSCT增强扫描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上的异常供血血管的显示是鉴别的关键。
总之,肺段隔离症具有典型的CT表现,对于那些反复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特别是胸部平片提示双肺下叶实性、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影,与其它肺部疾病难于鉴别时应考虑肺段隔离症,如果MSCT增强扫描证实由体循环供血,则本病即可确诊。
[参考文献]
[1]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5-306.
[2] 尉仲春,许存森,蔡学祥,等.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双层螺旋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4,19(10):727-729.
(收稿日期:2012-08-17), 百拇医药(曲洋海)
[关键词] 肺段隔离症;MSCT;血管;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10(a)-0169-02
肺段隔离症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血液供应。从常规的X线检查,动脉造影,常规CT到MSCT,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肺段隔离症的认识和定性诊断越来越容易,现对10例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肺段隔离症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1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主动脉造影证实。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5~58岁,平均40.2岁。其中7例有反复咯血或感染发烧病史,3例为体检发现,无临床症状。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胸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设备16层螺旋CT,扫描条件120 kV,200 mAs,螺距1.375∶1,进床速度27.5 mm/rot,所有病例均行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总量80 mL,注射速率3 mL/s,延迟扫描时间30 s。数据经1.25 mm层厚,1.25 mm间隔重建,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法和最大密度投影法。
2 结果
, 百拇医药
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10例病例均位于双肺下叶后内基底段,其中7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8例为肺叶内型,2例为肺叶外型。其中6例为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2例为囊实性肿块,CT平扫为肺内片影及团块状影,其内有含气囊腔,增强后实质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2例为囊性肿块,囊肿内可见气液平面,增强后无强化;6例肿块周围可见局限性肺气肿。所有病例经1.25 mm薄层重建,并采用多平面重建法和最大密度投影法进行图像后处理,均发现异常的供血动脉,7例由胸主动脉供血,3例由腹主动脉供血。
3 讨论
肺段隔离症是指一部分肺发育不全,无呼吸功能,与其相邻肺的正常部分相隔离,其实质是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临床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大多到合并感染时才有症状,表现为下叶肺炎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其解剖部位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肺叶内型:隔离的肺位于正常胸膜内。多见于左下叶后基底段,少数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8例肺叶内型肺段隔离症病例其中6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符合肺隔离症的好发部位。CT平扫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边缘光滑清楚,密度均匀;当病变与支气管相通时,形成单发或多发囊腔,壁薄可见气液平面;反复感染后病变边缘模糊;CT增强扫描可发现其供血动脉70%来自胸主动脉;也可在降主动脉显影后立即见到隔离肺得到增强,这也提示隔离肺的血供来自体动脉。8例病例其中7例由胸主动脉供血,1例为腹主动脉供血。肺叶外型:隔离的肺本身另有胸膜包绕,该型较少见,90%的肺叶外型肺段隔离症发生在左半膈,常合并其他畸形,30%合并左膈疝[1],较少发生感染;CT增强扫描显示其供血动脉通常来自腹主动脉及其分支。2例病例均由腹主动脉供血。肺段隔离症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实质性肿块、囊实性肿块或囊性肿块,病灶周围可见局限性肺气肿,10例病例中有8例病灶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肺气肿的表现。动态CT增强扫描,由于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在较短时间内能对较大范围进行薄层增强扫描及重建技术,可显示较小的异常动脉,而且三维重建图像明显优于单层螺旋CT。分析10例患者图像均具备了肺段隔离症的特异性表现,特别是通过MS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采用多平面重建法和最大密度投影法后,均发现异常的供血动脉,其中7例由胸主动脉供血,3例由腹主动脉供血。CT特别是MSCT的血管成像作为一类可靠的非侵袭性血管成像手段,除了准确定位外,更具有定性价值。近年来多层螺旋CT及高级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多平面重建法(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对于完整和直接显示隔离肺的解剖细节非常有帮助。动态薄层CT增强扫描后处理重建方法简捷,可在任一层面及方向对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重组,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图像几乎无信息丢失,是一种很好的后处理技术[2]。
, http://www.100md.com
肺段隔离症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肺脓肿:肺段隔离症有继发感染时,不易于肺脓肿鉴别。该症多发生于下叶后基底段,囊肿边缘清楚。肺脓肿一般以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多见,很少呈囊状、边缘清楚的阴影。②肺囊肿:又叫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多见于男性儿童和青壮年,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薄壁阴影,边缘清楚,如果囊肿和支气管相通,就会在阴影中发现气液平面。一般肺囊肿可长期无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③先天性囊腺瘤样畸形:本病呈单囊、多囊或囊实性改变,病灶通常很大易造成纵隔的移位,有时颇似肺大泡,此病和肺段隔离症的鉴别主要是根据病灶的形态、部位以及MSCT增强扫描无异常供血动脉。④膈疝:MSCT增强扫描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上的异常供血血管的显示是鉴别的关键。
总之,肺段隔离症具有典型的CT表现,对于那些反复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特别是胸部平片提示双肺下叶实性、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影,与其它肺部疾病难于鉴别时应考虑肺段隔离症,如果MSCT增强扫描证实由体循环供血,则本病即可确诊。
[参考文献]
[1]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5-306.
[2] 尉仲春,许存森,蔡学祥,等.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双层螺旋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4,19(10):727-729.
(收稿日期:2012-08-17), 百拇医药(曲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