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23例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体会。方法 对2003—2011年9年来23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除了1例中转开腹治疗外,22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总有效率为95.6%。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方法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阑尾周围脓肿的治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10(a)-0115-02
阑尾周围脓肿多因急性阑尾炎用药不当或延误治疗,导致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后,大网膜及周围肠管包裹阑尾而形成的右下腹局限性肿块。其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西医多应用抗菌药物保守,但中医多注重中药治疗。自2003—2011年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共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6~69岁,平均46岁;病程3~5 d 16例,>5 d 7例;体温>38 ℃8例,≤38 ℃15例。23例病人,临床症状中有16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病,7例患者以右下腹痛发病,体格检查23例均有右下腹压痛,右下腹均可扪及固定压痛性肿块,均经B超证实为阑尾脓肿,脓肿直径4~8cm;23例中急性阑尾炎病史者12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1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史;体格检查右下腹均有压痛、均可触及肿块,严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B超检查可有右下腹液实混合肿块发现,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1]。
2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23例患者,本人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西医治疗,治疗方案本人采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或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静脉输注,疗程5~7 d。同时采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具体方案为:①内服中药(红藤煎剂为主方):红藤30 g、败酱草30 g、金银花30 g、紫花地丁30 g、蒲公英30 g、连翘15 g、玄胡12 g、丹皮15 g,赤芍12 g,皂角刺15 g、木香10 g,生大黄15 g(后下)。热甚去赤芍,加石膏、知母;呕吐甚者加法半夏、生姜;腹胀者加莱菔子、川朴;腹痛剧者加制乳没;大便秘结者加芒硝;湿热重者加黄芩、山栀、黄连。1剂/d,水煎2次混匀分2~3次服。②局部敷药:具体方法如下:取生大蒜去皮与芒硝各30 g,捣烂混匀成糊状,按肿块大小,用3~4层凡士林纱布包裹成药饼,外敷于脓肿区域,敷2 h后去药,再将大黄粉醋调成糊状,敷6~8 h,1次/d,1个疗程/周,一般1~3个疗程。外敷时注意大蒜汁,以防其灼伤皮肤。治疗期间均进流质、半流质饮食。
3 治疗结果
, 百拇医药
3.1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右下腹痛消失,查体右下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卫,血白细胞正常,B超复查右下腹无明显肿块回声。未愈:患者右下腹痛加剧并波及全腹部,查体患者初为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卫,逐渐出现全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卫。
3.2 结果
23例中治愈22例,未愈1例,为治疗中患者右下腹痛加剧并波及全腹部,查体全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卫,考虑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改手术治疗。治愈率95.6%。
4 讨论
西医认为,阑尾周围脓肿是由于阑尾炎治疗用药不当或延误诊治所致,是炎症向周围扩散以及周围大网膜、肠管组织等对炎症局限作用的所致,由于炎症所引起的组织充血、水肿及粘连而导致的局部解剖关系的变化,若采用急诊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大,术中周围组织易损伤,术后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已逐渐被外科专家所肯定。但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阑尾脓肿消散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阑尾周围脓肿可以破溃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阑尾周围脓肿,属“肠痈”范畴,乃肠道湿热郁蒸,气血凝聚,化脓成痈。肠痈是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蕴;或饱食后暴急奔走,肠道功能失调,运化失司,而致肠道气血瘀滞,湿热、瘀血积滞不散,热胜则肉腐成脓。在其病程的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正邪相争,决定着热毒的局限与扩展、吸收与蔓延。故气滞血瘀是肠痈的病理基础,瘀滞化热是其主要的病理环节,热邪轻重与正气盛衰是其病理变化的关键。
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23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疗效满意。内服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腑透脓,消肿散结之中药组方。方中红藤、败酱草为主药,长于清热消肿;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以助清热解毒;大黄、丹皮泄热破瘀,通腑导滞;玄胡、木香行气止痛;皂角刺、赤芍活血祛瘀,消痈排脓。诸药合用,共奏排脓消肿、软坚散结、消散脓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大黄、牡丹皮等药均一定的抗菌作用;芒硝除泻下作用外,更有对阑尾及脾脏的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其增生现象与吞噬能力有所增强,从而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2]。外用方中芒硝性味苦、寒、咸,能软坚散结,寒以清热,能清温热导滞,攻坚破结,涤三焦胃肠湿热;大蒜有植物广谱抗生素之称,其主要成分大蒜素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两药联用发挥清热、泻火、软坚、燥湿、杀菌功效。外敷中药对于改变病灶部位的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因而有间接的抑菌作用。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促进脓肿吸收消散,也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西医应用头孢曲松钠为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左氧氟沙星亦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甲硝唑对厌氧菌作用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经临床观察效果很好,而且简单、方便,一般患者易予接受,方法可取:①它较手术治疗痛苦小,并发症少。如果采用手术治疗,术中手术难度大,周围组织易损伤,易引起不明原因的出血,术后由于脓液污染,易继发切口感染、裂开,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生命危险。②应用中药内服外敷结合西医抗菌药物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③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把握好治疗的指征,对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者应急诊行阑尾脓肿切开引流,千万不可拖延,以免发生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42-1154.
[2] 苏法春,麻百家,柴振显,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体会[J].中国中西结合外科杂志,2001,7(2):107-108.
(收稿日期:2012-05-10), http://www.100md.com(秦忠平)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10(a)-0115-02
阑尾周围脓肿多因急性阑尾炎用药不当或延误治疗,导致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后,大网膜及周围肠管包裹阑尾而形成的右下腹局限性肿块。其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西医多应用抗菌药物保守,但中医多注重中药治疗。自2003—2011年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共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6~69岁,平均46岁;病程3~5 d 16例,>5 d 7例;体温>38 ℃8例,≤38 ℃15例。23例病人,临床症状中有16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病,7例患者以右下腹痛发病,体格检查23例均有右下腹压痛,右下腹均可扪及固定压痛性肿块,均经B超证实为阑尾脓肿,脓肿直径4~8cm;23例中急性阑尾炎病史者12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1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史;体格检查右下腹均有压痛、均可触及肿块,严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B超检查可有右下腹液实混合肿块发现,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1]。
2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23例患者,本人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西医治疗,治疗方案本人采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或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静脉输注,疗程5~7 d。同时采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具体方案为:①内服中药(红藤煎剂为主方):红藤30 g、败酱草30 g、金银花30 g、紫花地丁30 g、蒲公英30 g、连翘15 g、玄胡12 g、丹皮15 g,赤芍12 g,皂角刺15 g、木香10 g,生大黄15 g(后下)。热甚去赤芍,加石膏、知母;呕吐甚者加法半夏、生姜;腹胀者加莱菔子、川朴;腹痛剧者加制乳没;大便秘结者加芒硝;湿热重者加黄芩、山栀、黄连。1剂/d,水煎2次混匀分2~3次服。②局部敷药:具体方法如下:取生大蒜去皮与芒硝各30 g,捣烂混匀成糊状,按肿块大小,用3~4层凡士林纱布包裹成药饼,外敷于脓肿区域,敷2 h后去药,再将大黄粉醋调成糊状,敷6~8 h,1次/d,1个疗程/周,一般1~3个疗程。外敷时注意大蒜汁,以防其灼伤皮肤。治疗期间均进流质、半流质饮食。
3 治疗结果
, 百拇医药
3.1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右下腹痛消失,查体右下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卫,血白细胞正常,B超复查右下腹无明显肿块回声。未愈:患者右下腹痛加剧并波及全腹部,查体患者初为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卫,逐渐出现全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卫。
3.2 结果
23例中治愈22例,未愈1例,为治疗中患者右下腹痛加剧并波及全腹部,查体全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卫,考虑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改手术治疗。治愈率95.6%。
4 讨论
西医认为,阑尾周围脓肿是由于阑尾炎治疗用药不当或延误诊治所致,是炎症向周围扩散以及周围大网膜、肠管组织等对炎症局限作用的所致,由于炎症所引起的组织充血、水肿及粘连而导致的局部解剖关系的变化,若采用急诊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大,术中周围组织易损伤,术后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已逐渐被外科专家所肯定。但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阑尾脓肿消散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阑尾周围脓肿可以破溃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阑尾周围脓肿,属“肠痈”范畴,乃肠道湿热郁蒸,气血凝聚,化脓成痈。肠痈是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蕴;或饱食后暴急奔走,肠道功能失调,运化失司,而致肠道气血瘀滞,湿热、瘀血积滞不散,热胜则肉腐成脓。在其病程的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正邪相争,决定着热毒的局限与扩展、吸收与蔓延。故气滞血瘀是肠痈的病理基础,瘀滞化热是其主要的病理环节,热邪轻重与正气盛衰是其病理变化的关键。
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23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疗效满意。内服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腑透脓,消肿散结之中药组方。方中红藤、败酱草为主药,长于清热消肿;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以助清热解毒;大黄、丹皮泄热破瘀,通腑导滞;玄胡、木香行气止痛;皂角刺、赤芍活血祛瘀,消痈排脓。诸药合用,共奏排脓消肿、软坚散结、消散脓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大黄、牡丹皮等药均一定的抗菌作用;芒硝除泻下作用外,更有对阑尾及脾脏的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其增生现象与吞噬能力有所增强,从而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2]。外用方中芒硝性味苦、寒、咸,能软坚散结,寒以清热,能清温热导滞,攻坚破结,涤三焦胃肠湿热;大蒜有植物广谱抗生素之称,其主要成分大蒜素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两药联用发挥清热、泻火、软坚、燥湿、杀菌功效。外敷中药对于改变病灶部位的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因而有间接的抑菌作用。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促进脓肿吸收消散,也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西医应用头孢曲松钠为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左氧氟沙星亦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甲硝唑对厌氧菌作用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经临床观察效果很好,而且简单、方便,一般患者易予接受,方法可取:①它较手术治疗痛苦小,并发症少。如果采用手术治疗,术中手术难度大,周围组织易损伤,易引起不明原因的出血,术后由于脓液污染,易继发切口感染、裂开,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生命危险。②应用中药内服外敷结合西医抗菌药物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③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把握好治疗的指征,对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者应急诊行阑尾脓肿切开引流,千万不可拖延,以免发生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42-1154.
[2] 苏法春,麻百家,柴振显,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体会[J].中国中西结合外科杂志,2001,7(2):107-108.
(收稿日期:2012-05-10), http://www.100md.com(秦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