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3年第1期
编号:13173806
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致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5日 李自勐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5例急性白毒伞草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白毒伞蕈中毒后均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明显的胃肠炎症状,进而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患者中,2例入院时深度昏迷,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终因肝功能、凝血功能严重损害被迫放弃抢救,于出院后次日死亡,其余2例患者救治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应采用血浆置换为主的早期综合治疗法对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致肝损伤患者进行治疗。

    [关键词] 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肝损伤;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9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a)-0068-02

    毒蕈又称“毒蘑菇”,分布于我国的毒蕈有200多种,其中云南有100多种[1]。部分毒蕈的外观、气味与可食用的野生蕈无明显区别,因此易被误采,食用后可引起中毒。由于毒蕈的种类不同所含的毒性肽也不同,进而所含的毒素也不同,导致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复杂化[2-3],故所以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困难,死亡率较高。我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将毒蕈分为4种类型,其中由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引起的为肝损害型,食用该类毒蕈后6~12 h将出现胃肠炎症状,此后将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损害型毒蕈中毒的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4]。现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例以肝损伤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白毒伞蕈中毒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