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白内障
编号:13730388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315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术前、术中、术后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该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术后视力为0.3以上的49例(66.2%),0.1~0.3的25例(33.8%),未出现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全部患者均接受护理满意度调查,其中非常满意51例(68.9%),满意22例(29.7%),不满意1例(1.4%),护理满意度较为理想。 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 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61-02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主要是由糖尿病引起患者晶状体代谢障碍,最终导致白内障症状的出现[1]。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者的血糖过高,手术切口的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出血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几率比较高。因此,必须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现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42~83岁,平均(57.4±3.7)岁。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该组患者均行白内障冷超乳摘除与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中、术后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2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该组患者入院后均加强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在术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不安心理,对于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存在疑虑,所以,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使得患者逐渐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操作。

    2.1.2 血糖监测 术前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糖尿病病史及并发白内障的时间,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既往用药种类、剂量、时间、方法,以及平均血糖值范围等[2]。在术前按照规定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并且认真记录相关结果,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2.1.3 健康教育 在该组患者术前的健康教育中,主要做到以下两方面:①在尊重患者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严格按照糖尿病的治疗原则进食,以促进胰岛功能的正常发挥;②指导患者补给充足的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尽量做到戒烟、戒酒[3];③嘱咐患者注意术前休息,防止受凉;④术前协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呼吸感染及泌尿道感染现象的发生。

    2.1.4 术前准备 术前2 d,遵照医嘱为患者滴抗生素眼药水,3次/d。手术当日早晨,为患者剪除术眼睫毛,并冲洗结膜囊与泪道,预防发生手术感染的现象。术前30 min,术眼滴复方托吡咔胺扩瞳,以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所有患者均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0.1 g,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2.2 术中护理

    在该组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巡视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与恐惧感。术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必要时应立即给予吸氧。如果患者术中咳嗽或打喷嚏,护理人员应协助指压人中穴或指导患者用舌尖顶住上腭[4]。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在该组患者的术后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一般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患者在手术当天应尽量保持平卧、多休息,避免因侧卧而对术眼施压。同时,患者应避免咳嗽、低头、活动过多及抬重物;②嘱咐患者术后多进食多纤维、易消化的糖尿病饮食,保持愉悦的心情,多呼吸新鲜空气,保证安静的休息环境,以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5];③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保持术眼的清洁,注意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及有无分泌物,以防止出现局部感染;④按照医嘱定时为患者滴用散瞳剂、抗生素或其他眼药水,并采取必要的瞳孔护理措施,防止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2.3.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术后容易继发伤口愈合困难及局部感染等症状,所以,要加强眼球胀痛、恶心、头痛等症状的严密观察,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该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细菌或霉菌感染是导致患者术后眼内炎的主要因素,多发生于术后2~3 d。因此,在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术眼疼痛、红肿、视力下降、畏光流泪、角膜水肿、前房黄白色粘稠分泌物、球结膜及眼睑高度水肿等症状[6]。如果发现异常,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并嘱咐患者注意术后眼部卫生,禁止用手揉术眼;②为了预防患者出现眼压增高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定时测量患者的眼压,1~2次/d,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眼胀、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如有不适应及时给予患者降眼压药治疗;③人工晶体移位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为了防止此类症状的出现,该组患者术后护理人员嘱咐患者注意平卧位休息,翻身、仰卧等活动应注意动作要轻,避免震动眼部,防止因严重人工晶体偏位而造成其脱入玻璃体内。同时,在该组患者术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谨慎服用巅茄类解痉药或使用扩瞳剂,以防止因瞳孔扩大,而造成人工晶体移位,甚至脱入玻璃体内。, http://www.100md.com(杞仲美)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