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9196
162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临床诊断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5日 《中外医疗》 2014年第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和研究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分析该病发病原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患者,通过详细检查以确定发病原因,并通过抗感染、抗病毒和降颅压与降温排痰等针对性治疗,然后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全部患者通过精心治疗以后,康复出院的患者共118例(占71.6%),病情好转的患者共35例(占21.6%),转院患者共6例(占3.7%),死亡的患者共3例(占1.8%),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4.4%。结论 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应当熟悉和掌握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并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及时的对症治疗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重点。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a)-0052-02

    乙脑病毒所导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途径是蚊虫传播,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这种传染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人类尤其是儿童危害极大[1]。作为这种流行病的高发地区,上个世纪70年代这种疾病夺走了我国无数人的生命。随后我国开始大面积接种乙脑疫苗,有效降低发病率,到目前为止,乙型脑炎的发病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为了更加明确乙型脑炎病因和发病特点,提高医院临床治疗疗效,现分析2011年6月—2013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这些患者进行抗感染和抗病毒以及降颅压等方法治疗,取得了非常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患者共162例做为研究的对象,其中,女性患者共73例,男性患者共89例,患者的年龄在1~14岁之间,平均的年龄为7岁,其中年龄在1~2岁的患者共52例,年龄在3岁至10岁的患者共84例,年龄在11~15岁的患者共有26例。全部的患者都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在全部患者中,共有45例患者有接种乙脑疫苗史。从发病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其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在5月份的共有22例,其发病时间在6月份的患者共有45例,患者发病时间在7月份的共有39例,发病时间在8月份的患者共有27例,发病时间在9月份的患者共有19例,具有比较明确的蚊虫叮咬史的共有15例患者。

    1.2 临床表现

    全部患者当中,共有130例患者(占患者总数的80.2%)的临床症状和初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非常类似,一般都会在发病以后的第2~5天进入到极期,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高热,患者的体温通常甚至可能高达39~41 ℃,该研究患者中,伴随有头痛症状的共46例,出现呕吐症状的患者共35例,产生意识障碍的患者共23例,出现抽搐症状的患者共30例,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共18例。

    1.3 临床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属于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共76例,属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的患者共86例。另外通过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出: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的共61例,糖水平增高的患者共有37例,患者蛋白质水平增高的共28例,氯化物水平下降的患者共有36例。通过免疫学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脑脊液特性抗体检测呈现阳性的共有75例,并且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呈现出阳性的共60例。经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全部的患者在发病以后1周之内的CT检查结果都基本正常,但在第4~14天以后,则又会出现脑水肿等比较常见脑炎症状。此外,经过MRI检查,亦会发现脑炎样的性状变化。

    1.4 治疗方法

    针对全部患者,进行抗病毒和抗感染、降颅压以及降温与排痰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针对出现持续性惊厥的患者,如果运用药物苯巴比妥与地西泮,仍然不能有效地控制住患者的病情,则需要另外给予患者丙戊酸钠静脉滴注,首次的剂量为15~30 mg/kg,于3~5 min内静脉注射,30 min后可以按照1 mg/kg的剂量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

    2 结果

    全部患者通过精心治疗以后,康复出院的患者共118例(占71.6%),病情好转的患者共35例(占21.6%),转院患者共6例(占3.7%),死亡的患者共3例(占1.8%),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4.4%。

    3 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流行性乙型脑炎通常具有季节性发病的特点,而且发病快、病情发展变化迅速,夏季是该疾病的高发季节,主要在儿童中发作[3]。有关资料显示,患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儿童患病期间会出现呼吸衰竭、持续高热以及颅内压变高以及抽搐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很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或者是治疗后留有后遗症,严重的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4]。

    与其它疾病不同,流行性乙型脑炎归类于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类病症一般是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5]。夏季气温较高,是蚊虫最为活跃的季节,因此也是该病的高发季节。该临床研究选取全部患者,都是在7~9月份集中发病的。患者发病时间在5月份的共有22例,其发病时间在6月份的患者共有45例,患者发病时间在7月份的共有39例,发病时间在8月份的患者共有27例,发病时间在9月份的患者共有19例,共有15例患者具有比较明确的蚊虫叮咬史。所以说,如果夏季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者是发热、抽搐的现象,尤其是患者曾有明确蚊虫叮咬史的,家长或者是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观察儿童情况,如果该儿童没有接种相关疫苗,则更要提高警惕。需要及时的对儿童进行检查,从而为确诊该病症提供参考依据。

    与此同时,患有该病症的儿童在病情极期会出现抽搐和脑水肿情况[6]。医学临床上经常使用地西泮和苯巴比妥作为解痉类药物,然而经常性的应用这类药物,又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功能,严重时将会出现苯巴比妥中毒现象。所以,如果患者出现了持续性的惊厥,对患者使用安定和苯巴比妥后效果不明显的,可以对患者进行持续静脉滴注丙戊酸钠治疗,第1次用量为15~30 mg/kg,于3~5 min内静脉注射,30 min后按照1 mg/kg的速度滴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抽搐情况[7]。同时,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过程中,要实时监测丙戊酸钠浓度情况。

    该研究主要研究分析了该院所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住院患者,及时给予相关针对性的治疗,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记录、整理和分析,研究显示,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4.4%,表明科学积极的针对性治疗,可以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要求笔者及时地了解并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并提高健康宣教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预防,并实现早发现、早治疗,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丽雯,梁惠慈,林海生,等. 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48例临床分析[J]. 广州医药, 2009, 10(3):141-142.

    [2] 何志慧,蒋莉,李听松. 286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 重庆医学, 2012, 23(14):182.

    [3] 陈园生,梁晓峰,王晓军,等. 中国200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09, 9(3):203.

    [4] Iwan A, Meynaar,Heleen M, et al. 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 predicts outcome in post-anoxic com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3(2):189-195.

    [5] 刘志英.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 25(21):3066-3067.

    [6] 杨艳红,苏嬿莉.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3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 26(8):1409-1410.

    [7] 肖吉群,黄润英,蔡强. 流行性乙型脑炎102例临床分析[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14(3):169-171.

    (收稿日期:2013-12-10), http://www.100md.com(乔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