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任通督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的影响(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风后抑郁患者针刺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检测结果的变化,讨论调任通督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入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并设立40例正常对照组。中风两组均重用任督脉腧穴,以通阳扶正为法;在治疗前后进行P3检测结果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观察中风两组治疗前后P3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非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波幅、潜伏期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风两组的P3潜伏期测定均较治疗前缩短,波幅均增大(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P3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风后抑郁患者的P3检测结果异常,调任通督针法的干预能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脑功能受损状态。
[关键词] 调任通督;针法;中风后抑郁;P3检测;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018-03
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中风后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为主要症状。据有关文献报道,PSD发病率为30%~65%[1]。事件相关电位P3检测作为反映大脑认知功能的客观生物学指标,简便易行,结果客观可靠。针对PS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该研究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运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探讨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检测结果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在该院针灸二病区住院的首次中风患者,且发病前均思维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