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30818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141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5日 张昆
第1页

    参见附件。

     研究中如果以长RR 间期≥1 500 ms为标准,则标准的阳性率会明显下降,如果以≥3 000 ms为标准可以明显提高阳性率,但<3 000 ms的患者也有发生长RR 间期的可能。因此采用≥2 000 ms为最佳,如果有遗漏可以在最慢心率和最快心率之间进行人工检测。该组研究表明,房早搏未下传是动态心电图长 RR 间期发生的最大影响因素。房性早搏的提前一般比较早,例如房室传导、某些药物作用和侧支应激功能减退等都可能导致房性早搏未下传。同时房性早搏未下传在夜间的发生率很高,可能和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等因素有关[10]。此外二度 I 型房室阻滞、二度I伴II型窦房阻滞和窦性心动缓慢伴不齐的发生率也很高。房室阻滞可以是持续性的过程,也可以出现反复、过性的间断状态,窦房阻滞和房室的传导等功能密切相关。二度 I 型房室阻滞和房室缺氧、缺血纤维化等本身功能和传导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都有关系。窦性心动缓慢伴不齐一般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所致,部分也和窦房结缺血、病变、坏死等因素有关。三度房室阻滞可以发生在长 RR 间期监测的全过程,可能有先天性的因素,但先天性概率比较低。可以是心肌梗死的过性心电图变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