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13
编号:13684501
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5日 陈婉群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共计360例,按病例顺序分组,对照组共计175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急救、护理以及伤口处理,观察组共计185例,采用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伤口一期愈合比例显著较高;治疗时间显著较短;意外事件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急救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率。

    [关键词] 口腔颌面损伤;无缝隙急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168-02

    颌面处于人体脸部,长期暴露在外,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受到外伤后极容易再次受到伤害。同时,该部位在解剖学方面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被损伤后可能诱发窒息、出血或者休克等危重情况,严重时将威胁生命,对患者的健康和家庭幸福带来严重影响。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均把极大的注意力倾注于对患者的急救,重点在于抢救生命、止血、供氧以及伤口处理等,而忽视了对患者的一体化救治及无缝隙交接,由此导致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甚至发生意外事件。为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该院为进一步弘扬治病救人的宗旨,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并对2011年2月—2013年1月期间的185例患者成功进行了临床实践,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共计360例。其中男234例、女126例。患者年龄2~65岁,平均(38.4±5.2)岁。所有病例中,交通事故158例,刀伤58例,跌伤144例;软组织损伤232例,骨折76例,复合伤52例。所有病例均经过临床诊断、CT、X线等进行确诊。将患者按照病例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75例;观察组185例,现报道如下。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方式及进行治疗和护理。在人体的口腔颌面部分布有较多的血管,比较敏感,当受到损伤时就可导致大量出血和肿胀,引发患者呼吸道问题或者祸及其他部位。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检查时,必须深入细致,认真观察患者的受伤部位、大小、深度广度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