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缺损的应用(2)
第1页 |
参见附件。
1.2.2 进行皮瓣制作 首先需要进行皮瓣设计:观察组:自肩峰至剑突画一连线ab,自锁骨中点作垂直于ab的连线cd,两线交于点o,cob即为胸肩峰动脉的体表走行标志。以cob为中心轴。根据受区需要及所需蒂部的长度,画出切取肌皮瓣的范围,其内侧可至胸骨旁,外侧可至腋前线,上至锁骨,下至肋骨边缘,足以满足颌面部及颈部缺损所需修复的组织量。而后描绘出肌皮瓣的大小与位置。沿着锁骨下肌皮瓣蒂部,沿路向下对皮下组织予以切开处理,并钝性分离于两侧。在皮岛位置沿着下部方向切断胸大肌一直到肋骨以及肋间肌,分离完后对肌皮瓣皮下组织与肌筋膜予以缝合,在胸肌筋膜层处找到峰动脉与静脉,若有必要则将侧动静脉的胸大肌支于血管蒂内,使供血更丰富。而后切开血管两侧一直延至锁骨。在锁骨处翻转蒂部,观察血运情况,而后拉拢缝合供皮区。对照组:以髂髌线作为皮瓣的中心位置,沿髂髌线切开皮肤至股直肌,分离骨外纤维,避免对皮肤内神经造成损伤。观察缺损部位的肤色、缺损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得皮瓣的形状、颜色与缺损的相关组织近似[6-7]。
制作皮瓣时,应该明确患者缺损组织的面积以及大小,从而保证制作的皮瓣大于缺损面积约3 cm左右,皮瓣的尾端与锁骨中心处分离一段距离,旋转轴点制作于锁骨的下方方位。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切开后,将胸大肌外侧缘从胸大肌以及胸小肌间分离出来,同时在保证肌筋膜完整性的同时将胸大肌分离出来,缝合皮肤深部筋膜与深层的间断处。将游离出的血管蒂制作成岛状的肌皮瓣。最后进行皮下隧道的建立,旋转缺损区,沿着隧道的方向将皮肤切开,然后掩埋蒂,采取轻柔、熟练的操作技术进行皮肤的缝合,防止皮瓣在转移后存在张力[8]。
1.2.3 修复性治疗 在进行修复性治疗时,需要对缺损区缺损组织以及制作好的皮瓣进行逐一分析,然后转移皮瓣至缺损的部位,注意不能有张力,蒂部血管不能扭转,采用缝针将皮瓣固定住,然后缝合缺损部位的肌肉以及皮瓣肌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