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16
编号:13677696
尿激酶联合普通肝素用于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常规封管的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5日 冯敏坚 黄志霞 钟慧
第1页

    参见附件。

     表1 两种方法结果分析[n(%)]

    注:表示与肝素盐水法的发生率比较,*P<0.05。与肝素盐水法的发生率比较,△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通过弥散/对流方式,不断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保持人体处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并清除多余的水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血管通路,才能保证透析充分、有效进行。留置血液透析导管为接受维持、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但在建立动静脉内瘘方面存在困难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血管通路[3]。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置管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各种导管功能不良事件,例如堵塞等,导致对患者以及透析效果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影响到导管的实际使用寿命。Hilleman[4]等认为,导管功能不良是深静脉留置导管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保证导管的通畅,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封管工作[5]。

    目前,临床进行常规封管的时候,大多使用的是肝素盐水封管[6]。肝素是一种硫酸化的糖胺聚糖,可以结合并催化抗凝血酶Ⅲ,并对Ⅶa和Ⅵa以及Ⅹa和凝血酶G的活性产生有效的抑制,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在体内外均能发挥出延缓或者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作用。但是,在肝素封管的具体浓度和封管频率方面,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临床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低浓度多次封管的方式。但是因为导管使用频率较高,导管开口便会频繁的暴露在空气中,并于其他物品发生接触,导致细菌经管口入侵机体,引发感染。且较易出现导管堵塞和出血情况的出现。该研究中,采用肝素盐水封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88%,其中即有15例(1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