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17
编号:13676800
胃肠道神经鞘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5日 赵伟志 叶晓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胃肠道原发性间叶源性肿瘤73例,根据肿瘤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GSs4例,所有病例资料均完整,其中3例行胃部分切除,1例行结肠部分切除。并对患者进行了电话和门诊随访。

    1.2 方法

    4例手术标本经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采用光镜观察。选用S-100、Desmin、CD34、CD117、DOG-1、GFAP、Ki-67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DAB显色,免疫组化步骤均按照S-P即用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用已知阳性切片做阳性对照,用PBS缓冲液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抗体及试剂盒均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免疫组化阳性结果判读

    以肿瘤细胞出现棕褐色着色为阳性。S-100阳性定位于胞浆/胞核,Desmin、GFAP阳性定位于胞浆,CD34、CD117、DOG-1阳性定位于胞浆/胞膜,Ki-67阳性定位于胞核。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4例患者,女性3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61.3±9.9)岁。3例发生于胃,临床表现多为中上腹部疼痛,腹胀,黑便。1例发生于横结肠,表现为排便不畅。病史2个月~3年,临床术前诊断均为GISTs。术后随访5个月~9年,无1例发现复发或转移。

    2.2 影像及内镜检查

    患者术前均行腹部CT检查,肿瘤表现为稍低密度均质实体灶,境界清楚。术前均行内镜检查及活检,均未作出明确诊断。见图1。

    2.3 病理检查

    巨检:4例肿瘤均无包膜,与周边组织界限清,位于胃肠壁黏膜下及肌壁间,切面呈实性,有光泽感,未见出血、坏死、囊性变等改变。病例2与病例4在胃黏膜面形成溃疡。镜检:4例瘤组织外围均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增生形成的淋巴细胞套,其中3例有生发中心形成(图2)。肿瘤由纤细或肥胖的梭形细胞组成,胞质淡嗜伊红,胞核呈纺锤形,核的大小和形状不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