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桉柠蒎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2)
第1页 |
参见附件。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目前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们认为有中耳负压学说和感染学说[5],是咽鼓管功能不良、免疫介导、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鼓室负压,形成鼓室积液,而积液细菌培养多为阴性,也有研究表明积液内可以培养出细菌,但并非化脓性致病菌[6]。
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冬春季多发,患者以听力减退、耳痛、耳内闭塞感、耳鸣为主要临床症状,患儿可表现为反应迟钝、言语发育延迟,严重者可影响语言交流以及个体的领会理解能力,从而给生活学习造成障碍[7]。临床上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鼓膜的色泽活动度、纯音测听以及中耳功能的情况加以判断是否存在中耳鼓室积液,诊断一般不难,但由于病程隐匿缓慢,患儿的表达能力有限,部分家长难以察觉患儿的病情,直至发现患儿反应迟钝甚至出现语言障碍、学习成绩下降才引起重视,到医院就诊时因对患儿的发病情况掌握不充分,提供的病史欠完善,另外患儿经常查体不合作甚至拒绝检查,配合耳鼻喉科检查的能力有限,这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增加了难度,不能及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特别是单耳发病者,可长期不被家长察觉,容易贻误治疗时机。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中耳鼓室积液未能清除,病变迁延不愈,一旦出现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则听力很难恢复,所以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尤为重要。
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为咽淋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6~7岁发育至最大,腺样体对咽鼓管咽口的长期压迫导致中耳腔引流障碍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8-9]。中耳内、外的气压在常态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发生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通透性增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