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对小儿Meckel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1)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Meckel憩室及其并发症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eckel憩室的小儿,分析其在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时的超声表现及特征。 结果 超声表现为管状回声肿块5例,囊样回声肿块6例,混合型回声肿块4例。表现为肠套叠2例,表现为肠梗阻2例,此为Meckel憩室并发症的表现。另外因气体干扰未能显示异常1例;超声未见异常1例。高频超声检查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是有效的Meckel憩室诊断方法,部分小儿Meckel憩室术前超声可诊断。若患者表现为阑尾炎、肠套叠及肠梗阻时会因并发症声像图而掩盖原发Meckel憩室病变,造成漏诊。另外当憩室较小、位置靠后及大量肠气干扰时也容易漏诊。
[关键词] Meckel憩室;高频超声;小儿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24-02
, http://www.100md.com
Meckel憩室位于回肠末端,是胚胎时期卵黄遗留物病变[1]。其在每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有48%~60% 发生于4岁以内[2]。Meckel憩室仅约 4%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3],而一旦发病则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就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及时的诊断显得十分重要。该研究2008年11月—2013年9月间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病理结果为小儿Meckel憩室的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诊断比较,探讨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eckel憩室患儿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为1个月~10岁,18例以右下腹疼痛为主诉就诊,3例因发热就诊,其中8例有黑便病史,2例有呕血史,5例伴腹部肿块,部分患者体格检查时发现有腹膜炎征象。
1.2 方法
, 百拇医药
使用EUB-6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2.0 MHz。患儿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在腹部进行多方位探查,对压痛点及其附近重点探查。若发现异常包块时,确定病灶位置、形态、大小和其内部回声,仔细观察其内部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调节彩色多普勒以显示其血流。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Meckel憩室最终诊断要依靠手术或腹腔镜检查[4]及术后病理。21例Meckel憩室患儿,术前超声明确诊断12例,误诊7例(阑尾炎2例、肠梗阻2例、肠套叠2例、肠重复畸形1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约为57.1%。
, http://www.100md.com 小儿Meckel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超声表现如下。
①管状回声肿块5例。超声检查可见长条状或指状回声,短轴呈环状。囊壁结构似肠管壁回声,可见三强二弱相间排列的5层结构。囊腔狭小,腔内液性暗区积聚不明显。彩色多普勒显示壁上可探及略丰富血流信号。术中显示均为Meckel憩室,部分合并感染。其中1例因位置偏于右侧腹部而误诊为阑尾炎。
②囊样回声肿块6例。超声检查表现为“梨状”、“袋状”等的囊样结构。囊壁增厚,部分肠壁呈三强二弱相间排列的5层结构,部分囊壁结构显示欠清晰、与周边结构分界不清。囊腔内容物较多,且大小不一。5例腔内呈液性暗区显示,透声差,部分可见细小光点漂浮,部分可见斑片样强回声,亦有1例腔可见弧状强回声显示,后伴声影。彩色多普勒显示壁上可探及略丰富血流信号。术中显示均为Meckel憩室,部分合并感染、穿孔。其中1例因囊腔较大误诊为肠重复畸形,术中发现憩室颈部扭转。
③混合型回声肿块4例。超声检查为混合型包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壁厚薄不均,腔内回声杂乱,彩色多普勒其内及周边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其中1例于阑尾区探查时亦可见肿大阑尾。术中均可见憩室穿孔,局部脓肿形成。
, 百拇医药
④超声探查可见横切面呈“同心圆”样,纵切面呈“套筒样”表现2例,超声诊断为肠套叠。其中1例超声探查时其顶部亦可见囊样肿块,另外1例超声探查时于套叠下方可见囊样无回声区。术中套叠头部均可见憩室囊肿套入小肠内形成肠套叠。
⑤超声探查可见肠管明显扩张2例。肠管扩展内径达40 mm,肠内容物可见往返运动,肠间隙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超声诊断肠梗阻。其中1例于术中见肠袢环绕憩室及顶部索带扭转而受压引起肠梗阻;另外1例术中可见憩室合并感染、穿孔,且憩室与周边形成粘连压迫小肠,导致肠梗阻。
⑥漏诊2例:其中1例超声探查未见明显结构异常,术中可见憩室大小约0.5 cm×1.0 cm,位于肠后壁,术中显示为憩室感染;另1例因腹腔大量气体干扰,超声未能显示异常包块结构,术中可见憩室大小约3.0 cm×1.8 mm,术中显示为憩室感染合并穿孔。
经过统计学分析,高频超声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高频超声与临床诊断比较
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
3 讨论
Meckel憩室多数位于肠系膜缘对侧肠壁,有独立血供,其壁结果与回肠壁相同。存在Mecke憩室的患儿若出现并发症,在术前很难做出明确的病因诊断,其术前诊断率低,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棘手的问题[5-6]。该研究中高频超声诊断小儿Meckel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准确率约为57.1%,临床诊断的诊断准确率约为14.3%,高频超声与临床诊断比较有明显差异,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Meckel憩室在解剖上分为游离之Meckel憩室、由索带与腹壁相连的Meckel憩室、由索带与肠系膜相连的Meckel憩室等,此解剖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憩室声像图的多样性,并且其内部的回声也因为内容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有掌握Meckel憩室的解剖特点及其在高频超声表现中的各种形式,才能对其有较高的认识并提高对其诊断率。Meckel憩室在高频超声中可表现为管状回声肿块、囊样回声肿块、混合型回声肿块等结构,其内部的回声亦为多种,可为含有细密光点的无回声、含有伴或不伴声影强回声的无回声区,或杂乱回声等,与一些报道相似[7]。结合手术探查情况,其内部回声因内容物含气、含液或粪块及一些异常嵌顿物而表现各有不同。其中1例超声表现为管状回声肿块,术前误诊为阑尾肿大、阑尾炎,术后诊断为化脓性憩室炎。该例位置为右侧腹部,而阑尾炎多位于右下腹麦氏点附近,由此可见鉴别。不过由于阑尾位置变化较大,笔者认为,实际操作中还应该确定回盲瓣的位置,明确回肠和盲肠的相对位置,为确立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另一误诊病例超声表现为右侧腹部混合型包块并阑尾区肿大阑尾,术前误诊为阑尾炎,术后诊断为Meckel憩室炎、穿孔,并阑尾肿大、阑尾炎。由于Meckel憩室感染合并穿孔时部分患儿局部炎症范围扩大,波及阑尾导致其发生感染[8]。所以,当看到阑尾肿大时,不能单纯诊断阑尾炎而忽视其他腹腔的异常包块。该研究中发现2例合并肠套叠,超声只诊断肠套叠而漏诊憩室。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图像分析发现其中1例超声探查时其顶部亦可见囊样肿块,另外1例超声探查时于套叠下方可见囊样无回声区。故当小儿发生肠套叠时,超声除观察套叠包块外,还应该注意观察套叠内部及周边是否有异常包块显示。另外Meckel憩室引起小儿肠梗阻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发生肠梗阻时常会妨碍原发病的诊断。该研究中误诊的2例中,都是因为仅仅局限于对并发症肠梗阻的诊断,而忽视了憩室,故小儿肠梗阻时应该仔细寻找,注意病变区与周围肠管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朱继红 陈英红 文珂 夏辉)
[关键词] Meckel憩室;高频超声;小儿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24-02
, http://www.100md.com
Meckel憩室位于回肠末端,是胚胎时期卵黄遗留物病变[1]。其在每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有48%~60% 发生于4岁以内[2]。Meckel憩室仅约 4%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3],而一旦发病则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就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及时的诊断显得十分重要。该研究2008年11月—2013年9月间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病理结果为小儿Meckel憩室的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诊断比较,探讨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eckel憩室患儿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为1个月~10岁,18例以右下腹疼痛为主诉就诊,3例因发热就诊,其中8例有黑便病史,2例有呕血史,5例伴腹部肿块,部分患者体格检查时发现有腹膜炎征象。
1.2 方法
, 百拇医药
使用EUB-6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2.0 MHz。患儿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在腹部进行多方位探查,对压痛点及其附近重点探查。若发现异常包块时,确定病灶位置、形态、大小和其内部回声,仔细观察其内部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调节彩色多普勒以显示其血流。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Meckel憩室最终诊断要依靠手术或腹腔镜检查[4]及术后病理。21例Meckel憩室患儿,术前超声明确诊断12例,误诊7例(阑尾炎2例、肠梗阻2例、肠套叠2例、肠重复畸形1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约为57.1%。
, http://www.100md.com 小儿Meckel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超声表现如下。
①管状回声肿块5例。超声检查可见长条状或指状回声,短轴呈环状。囊壁结构似肠管壁回声,可见三强二弱相间排列的5层结构。囊腔狭小,腔内液性暗区积聚不明显。彩色多普勒显示壁上可探及略丰富血流信号。术中显示均为Meckel憩室,部分合并感染。其中1例因位置偏于右侧腹部而误诊为阑尾炎。
②囊样回声肿块6例。超声检查表现为“梨状”、“袋状”等的囊样结构。囊壁增厚,部分肠壁呈三强二弱相间排列的5层结构,部分囊壁结构显示欠清晰、与周边结构分界不清。囊腔内容物较多,且大小不一。5例腔内呈液性暗区显示,透声差,部分可见细小光点漂浮,部分可见斑片样强回声,亦有1例腔可见弧状强回声显示,后伴声影。彩色多普勒显示壁上可探及略丰富血流信号。术中显示均为Meckel憩室,部分合并感染、穿孔。其中1例因囊腔较大误诊为肠重复畸形,术中发现憩室颈部扭转。
③混合型回声肿块4例。超声检查为混合型包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壁厚薄不均,腔内回声杂乱,彩色多普勒其内及周边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其中1例于阑尾区探查时亦可见肿大阑尾。术中均可见憩室穿孔,局部脓肿形成。
, 百拇医药
④超声探查可见横切面呈“同心圆”样,纵切面呈“套筒样”表现2例,超声诊断为肠套叠。其中1例超声探查时其顶部亦可见囊样肿块,另外1例超声探查时于套叠下方可见囊样无回声区。术中套叠头部均可见憩室囊肿套入小肠内形成肠套叠。
⑤超声探查可见肠管明显扩张2例。肠管扩展内径达40 mm,肠内容物可见往返运动,肠间隙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超声诊断肠梗阻。其中1例于术中见肠袢环绕憩室及顶部索带扭转而受压引起肠梗阻;另外1例术中可见憩室合并感染、穿孔,且憩室与周边形成粘连压迫小肠,导致肠梗阻。
⑥漏诊2例:其中1例超声探查未见明显结构异常,术中可见憩室大小约0.5 cm×1.0 cm,位于肠后壁,术中显示为憩室感染;另1例因腹腔大量气体干扰,超声未能显示异常包块结构,术中可见憩室大小约3.0 cm×1.8 mm,术中显示为憩室感染合并穿孔。
经过统计学分析,高频超声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高频超声与临床诊断比较
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
3 讨论
Meckel憩室多数位于肠系膜缘对侧肠壁,有独立血供,其壁结果与回肠壁相同。存在Mecke憩室的患儿若出现并发症,在术前很难做出明确的病因诊断,其术前诊断率低,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棘手的问题[5-6]。该研究中高频超声诊断小儿Meckel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准确率约为57.1%,临床诊断的诊断准确率约为14.3%,高频超声与临床诊断比较有明显差异,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Meckel憩室在解剖上分为游离之Meckel憩室、由索带与腹壁相连的Meckel憩室、由索带与肠系膜相连的Meckel憩室等,此解剖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憩室声像图的多样性,并且其内部的回声也因为内容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有掌握Meckel憩室的解剖特点及其在高频超声表现中的各种形式,才能对其有较高的认识并提高对其诊断率。Meckel憩室在高频超声中可表现为管状回声肿块、囊样回声肿块、混合型回声肿块等结构,其内部的回声亦为多种,可为含有细密光点的无回声、含有伴或不伴声影强回声的无回声区,或杂乱回声等,与一些报道相似[7]。结合手术探查情况,其内部回声因内容物含气、含液或粪块及一些异常嵌顿物而表现各有不同。其中1例超声表现为管状回声肿块,术前误诊为阑尾肿大、阑尾炎,术后诊断为化脓性憩室炎。该例位置为右侧腹部,而阑尾炎多位于右下腹麦氏点附近,由此可见鉴别。不过由于阑尾位置变化较大,笔者认为,实际操作中还应该确定回盲瓣的位置,明确回肠和盲肠的相对位置,为确立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另一误诊病例超声表现为右侧腹部混合型包块并阑尾区肿大阑尾,术前误诊为阑尾炎,术后诊断为Meckel憩室炎、穿孔,并阑尾肿大、阑尾炎。由于Meckel憩室感染合并穿孔时部分患儿局部炎症范围扩大,波及阑尾导致其发生感染[8]。所以,当看到阑尾肿大时,不能单纯诊断阑尾炎而忽视其他腹腔的异常包块。该研究中发现2例合并肠套叠,超声只诊断肠套叠而漏诊憩室。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图像分析发现其中1例超声探查时其顶部亦可见囊样肿块,另外1例超声探查时于套叠下方可见囊样无回声区。故当小儿发生肠套叠时,超声除观察套叠包块外,还应该注意观察套叠内部及周边是否有异常包块显示。另外Meckel憩室引起小儿肠梗阻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发生肠梗阻时常会妨碍原发病的诊断。该研究中误诊的2例中,都是因为仅仅局限于对并发症肠梗阻的诊断,而忽视了憩室,故小儿肠梗阻时应该仔细寻找,注意病变区与周围肠管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朱继红 陈英红 文珂 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