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1)
[摘要] 目的 比较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试验组采用联合麻醉,对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中术后安全性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采用联合麻醉的总有效为96.00%,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总有效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中采用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上腹部手术;麻醉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135-02
, 百拇医药
冠心病是一种由粥样斑块引发的冠状动脉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病变,常常发生于老年患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1],且由于患者血流不稳,行上腹部手术时增加了麻醉的难度和手术风险,严重者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进行科学有效的麻醉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麻醉,发现试验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采用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10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经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排除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和具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2~86岁,平均(74.3±4.1)岁;病程3~8年,平均(5.5±1.1)年。试验组5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4~79岁,平均(71.8±4.2)岁;病程3~8年,平均(5.5±1.1)年。100例患者中26例行肝部手术,54例患者行胃部手术,20例患者行十二指肠手术。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确定对手术和麻醉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后安排具体手术,术前对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起到扩血管降血压和镇静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3]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侧卧位根据手术部位在相对应的椎间隙进行穿刺,随后置入硬膜外导管,首剂注入2%的利多卡因4 mL,若无中毒性不良反应随即注入0.5%的罗哌卡因和2%的利多卡因,确定并控制麻醉平面,最后进行常规的术中麻醉维持。试验组采用联合麻醉,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硬膜外麻醉,用药剂量控制在对照组剂量的一半,确定麻醉平面后进行全麻诱导,具体操作:静脉注射适量的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ug/kg),阿曲库铵(0.5mg/kg)。随后术中间断追加芬太尼和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临效果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4]其中显效:未出现心绞痛等不良反应,心率正常,收缩压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较小。有效:未出现心绞痛等不良放应,收缩压和心率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 百拇医药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15.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一定的比较,[5]发现试验组采用联合麻醉的总有效为96.00%,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总有效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0.03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比较[n(%)]
2.2 安全性比较
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一定的比较,[6]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0.035,P<0.05)。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表2 两组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常常由于血管管腔堵塞或狭窄,造成血流不足,从而引发心肌缺血或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具有冠心病时往往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左室功能障碍,心血管的储备能力下降,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导致体内儿茶酚胺、醛固酮、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增加,引发心率异常、血压升高或者其他心血管并发症。同时老年人机体的整体功能退化,心肺代偿能力下降,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性变化使得其对手术和术中麻醉的耐受力极低,行上腹部手术时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麻醉和术中管理方法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7],因此,术中采取科学的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及预防心血管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麻醉,其中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该麻醉方法能够有效地阻止手术区的疼痛经交感神经向中枢传导,降低了缓和的疼痛感,起到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然而与此同时阻滞了传出神经,大大降低了去甲肾上腺素体内含量,同时通过抑制容量血管扩张来刺激迷走神经的兴奋,[8]使血压波动幅度较大,心率不稳,血流动力学紊乱,从而增加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术中患者常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手术的整体安全性较差。而试验组采用联合麻醉,是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进行全身麻醉,该方法不仅仅具备了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有效减轻疼痛的作用,具体原理为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4~T12水平可有效的阻断交感神经的兴奋,同时抑制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同时进行全身麻醉,有效的激动了肾上腺髓质系统,通过促进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量来稳定血压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使得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小,能够有效的避免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保护心血管的功能,临床效果较好。总体来说,联合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小,应该作为该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百拇医药(冯天新 姜丽春)
[关键词] 冠心病;上腹部手术;麻醉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135-02
, 百拇医药
冠心病是一种由粥样斑块引发的冠状动脉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病变,常常发生于老年患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1],且由于患者血流不稳,行上腹部手术时增加了麻醉的难度和手术风险,严重者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进行科学有效的麻醉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麻醉,发现试验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采用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10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经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排除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和具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2~86岁,平均(74.3±4.1)岁;病程3~8年,平均(5.5±1.1)年。试验组5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4~79岁,平均(71.8±4.2)岁;病程3~8年,平均(5.5±1.1)年。100例患者中26例行肝部手术,54例患者行胃部手术,20例患者行十二指肠手术。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确定对手术和麻醉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后安排具体手术,术前对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起到扩血管降血压和镇静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3]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侧卧位根据手术部位在相对应的椎间隙进行穿刺,随后置入硬膜外导管,首剂注入2%的利多卡因4 mL,若无中毒性不良反应随即注入0.5%的罗哌卡因和2%的利多卡因,确定并控制麻醉平面,最后进行常规的术中麻醉维持。试验组采用联合麻醉,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硬膜外麻醉,用药剂量控制在对照组剂量的一半,确定麻醉平面后进行全麻诱导,具体操作:静脉注射适量的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ug/kg),阿曲库铵(0.5mg/kg)。随后术中间断追加芬太尼和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临效果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4]其中显效:未出现心绞痛等不良反应,心率正常,收缩压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较小。有效:未出现心绞痛等不良放应,收缩压和心率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 百拇医药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15.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一定的比较,[5]发现试验组采用联合麻醉的总有效为96.00%,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总有效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0.03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比较[n(%)]
2.2 安全性比较
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一定的比较,[6]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0.035,P<0.05)。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表2 两组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常常由于血管管腔堵塞或狭窄,造成血流不足,从而引发心肌缺血或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具有冠心病时往往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左室功能障碍,心血管的储备能力下降,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导致体内儿茶酚胺、醛固酮、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增加,引发心率异常、血压升高或者其他心血管并发症。同时老年人机体的整体功能退化,心肺代偿能力下降,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性变化使得其对手术和术中麻醉的耐受力极低,行上腹部手术时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麻醉和术中管理方法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7],因此,术中采取科学的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及预防心血管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麻醉,其中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该麻醉方法能够有效地阻止手术区的疼痛经交感神经向中枢传导,降低了缓和的疼痛感,起到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然而与此同时阻滞了传出神经,大大降低了去甲肾上腺素体内含量,同时通过抑制容量血管扩张来刺激迷走神经的兴奋,[8]使血压波动幅度较大,心率不稳,血流动力学紊乱,从而增加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术中患者常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手术的整体安全性较差。而试验组采用联合麻醉,是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进行全身麻醉,该方法不仅仅具备了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有效减轻疼痛的作用,具体原理为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4~T12水平可有效的阻断交感神经的兴奋,同时抑制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同时进行全身麻醉,有效的激动了肾上腺髓质系统,通过促进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量来稳定血压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使得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小,能够有效的避免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保护心血管的功能,临床效果较好。总体来说,联合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小,应该作为该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百拇医药(冯天新 姜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