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35
编号:13655669
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外医疗》 201435
     [摘要] 目的 探讨行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行妇产科手术的病人200例腹部切口缝合法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对照组)和间断缝合组各100例,观察组100例(剖宫产术80例,妇科手术20例)用4-0可吸收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8例;对照组100例(剖宫产术70例,妇科手术30例)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99例甲级愈合和1例乙级愈合(没有疤痕者);对照组有94例甲级愈合和6例乙级愈合,其中有2例疤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产后42 d,观察组术后腹壁遗留瘢痕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手术用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切口疼痛轻,愈合好。无需拆线,瘢痕小更加美容,病人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可吸收缝线;妇产科腹壁切口;皮内连续缝合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719.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b)-0027-02

    妇产科手术中最为常见的手术术式就是腹部手术,随着手术方式和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手术切口缝合方法也在逐步地发展改进中[1]。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下腹部脂肪相对较厚,若行传统的切口缝合方法,不仅会使得患者的愈合周期较长、感染率高,而且还很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脂肪层液化的现象,形成蜈蚣状疤痕,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及生活质量提高,对于妇科手术切口的缝合方法和缝合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临床上亟待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妇科经腹手术和剖宫产会经常采用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效果非常好,该研究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入住该院行剖宫产手术及妇科经腹手术的病人的皮内缝合切口与非皮内缝合切口进行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选择在该院住院,行剖宫产及妇科经腹手术的病人200例,瘢痕体质患者排除出研究外,疤痕者距前次手术时间1.5~2年以上。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每组横、纵切口各5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4.6±10.7)岁,平均体重为(47.3±10.2)kg,营养状态良好;对照组平均年龄(45.6±9.2)岁,平均体重为(48.2±10.1)kg,营养状态良好;在营养、体重、年龄等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全部病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为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要更换1~2次敷料,且经常服用抗生素。(1)用皮内连续缝合法缝合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在进行原手术疤痕切除时,采用楔形方式从皮肤向皮下切除,保证皮肤两边切缘平整;皮下脂肪层采用间断缝合法和0号可吸收外科缝线,切口横向约缝5~7针,纵向约缝8~10针,每相邻两针间的距离约1 cm,防止死腔,且要完全止血。连续皮内缝合时要用带三角针的4-0可吸收外科缝线。从切口顶端缝第一针时先穿过皮肤后在皮内打结,而最后一针在穿过皮肤前就要先在皮内打结,再紧贴皮肤将两端线尾剪掉。为使切口张力减小,将皮下组织与皮肤分界的地方作为进针和出针点,每针走行约3 mm长,皮内缝合过程中,牵拉时不宜过紧,以免造成皮肤皱褶,术后不需拆线;术后腹壁常规用大小合适的腹带并置沙袋6 h。该院采用的是华佗牌可吸收外科缝线,是以聚乙醇酸PGA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多股编织结构的医用紫色缝线,分为带针与不带针两种[3]。
, 百拇医药
    (2)采用一般缝合法处理对照组。用1号丝线缝合皮下脂肪少的患者,采用间断缝合方法,先缝合皮下组织,再缝合皮肤层,缝合时针距以1.0 cm左右为宜,注意不可过密,保持血供,完全止血,保证皮肤要整齐对合。5 d后拆除横切口缝线,7 d后拆除纵切口缝线。疤痕者第七天间断拆线后,第八天再次拆除缝线后才能出院[4]。

    1.3 评价切口痊愈的标准

    患者切口处没有红肿硬块等发炎症状,且愈合效果好,为甲级愈合;切口处渗出积液,或形成红肿硬结,或者开裂现象,为乙级愈合;切口出现脓液,有感染、皮肤开裂情况,为丙级愈合。

    1.4 判定瘢痕的标准

    瘢痕是一条细线,颜色正常,柔软,位于正常皮肤表面或低于正常皮肤表面,无毛细血管扩张,不痛不痒,为显效。瘢痕颜色发红,较硬,比正常皮肤高,但高度不大于1 mm,宽不大于2 mm,稍有痛痒,为有效。瘢痕颜色很红,很硬,高于正常皮肤面1 mm,宽大于2 mm,有痛痒感觉,为无效。
, 百拇医药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的差别,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差别,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切口愈合情况

    观察组甲级愈合和乙级愈合分别有99例、1例,其中有1例患者切口有积液渗出,换药后切口愈合;对照组甲级愈合和乙级愈合分别有94例、6例,其中有4例患者切口处有渗出液,2例患者切口没有完全愈合,出现红肿现象,拆除缝线,表浅皮有裂开现象,但换药后全部愈合。因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比较[n(%)]

, http://www.100md.com     2.2 两组患者切口处的瘢痕情况

    手术42 d后,观察患者腹壁的瘢痕情况,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效果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从文献[5-7]来看,绝大多数医院妇产科对经腹手术病人行腹壁切口皮肤层缝合时仍采用传统的间断缝合法,尤其是女性下腹部切口,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该院用吸收性外科缝线,缝合筋膜层后,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无一例外切口发生感染及丙级愈合,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腹壁不留针眼,切口对合良好,不拆线,深受患者欢迎。因为间断缝合法的出针点距离切口边缘较远,所以很多患者的腹部都会留下瘢痕,形状像蜈蚣或蚯蚓,对腹部美观影响较大[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手术治疗疾病的同时亦要求尽量保持肌肤的完美。为了达到手术切口的美容效果,该院发现,4-0可吸收外科缝线是皮内连续缝合的合适材料,不仅对组织损伤小,还可以防止伤口感染和硬结的形成。两组患者的切口虽然都痊愈了,但就瘢痕情况来说,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好,它证明了皮内连续缝合优点确实明显多于间断缝合,如易于吸收,不易有排斥反应,瘢痕呈直线状宽度较窄;缝合时不穿透皮肤,切口血液循环较好,使切口组织细胞不易坏死且很少有渗血渗液,利于其愈合。且术后疼痛下降利于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使其尽早进食,产妇能及早哺乳;缝合时无缝线针眼术后不会因间断缝合的缝针宽度形成较宽瘢痕,可以美化腹壁切口;不需拆线,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病人住院费用,对病人术后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有良好的暗示及促进作用,故认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8]。该组资料表明:观察组甲级愈合和乙级愈合分别有99例、1例,对照组甲级愈合和乙级愈合分别有94例、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42 d,观察患者腹壁瘢痕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对瘢痕腹壁二次手术行皮内缝合观察其愈合情况和首次手术者愈合效果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别,远期实用性仍需临床进一步观察。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彭国庆,李新国.腹壁皮内缝合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湖南医学,1998,15(4):229.

    [2] 刘学勤.吸收性合成缝线缝合剖宫产腹部切口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7):92.

    [3] 郭清娥.腹壁横切口并皮内缝合在剖宫产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6.

    [4] 袁绍梅,黄峰,夏小兰,等.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0,45(1):49-50.

    [5] 贺玲,王淑.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13(4):329.

    [6] 李荣,李小俊.皮内缝合下腹部正中纵切口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03.

    [7] 张玉春.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20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z1):50-51.

    [8] 石焰.剖宫产横切切口皮内缝合优缺点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34-35.

    (收稿日期:2014-09-16), 百拇医药(周云兰 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