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5年第4期
编号:13120374
磨牙病理性磨损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5日 《中外医疗》 2015年第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树脂修复磨牙病理性磨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市口腔医院治疗的100例磨牙病理性磨损患者,随时进行分组,直接组(n=50)采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修复,而间接组(n=50)采取复合树脂间接充填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体临床疗效、牙本质敏感情况及咀嚼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 直接组患者的树脂修复体A级率为90.00%;间接组患者的树脂修复体A级率为96.00%;两组患者的树脂修复体A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组患者的牙本质敏感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咬合力为(420.32±60.58)N、咀嚼效率为(96.17±2.20)%;直接组患者的牙本质敏感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咬合力为(409.14±58.12)N、咀嚼效率为(89.23±2.45)%;间接组患者的牙本质敏感治疗总有效率、咬合力及咀嚼效率显著大于直接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树脂填充修复磨牙病理性磨损的临床效果显著,但间接修复比直接修复更能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及提高牙体质敏感疗效。

    [关键词] 磨牙病理性磨损;树脂修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a)-0016-02

    磨牙病理性磨损是指机械摩擦造成牙体硬组织磨损,造成牙本质暴露性敏感症状及咀嚼功能受损。患者先天性牙齿形态发育不规则、咬合关系协调不良、硬食及不良习惯、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及神经官能症继发磨牙等危险因素均会导致病理性牙磨损[1-2]。持续性的磨牙损会继发牙体质敏感症、牙周炎、咀嚼功能障碍及牙髓病变等并发症。磨牙病理性磨损的早期干预治疗,可以防止牙釉质进一步磨损、改善早期并发症及恢复咀嚼功能。对45%于牙磨损的治疗,主要根除危险因素、对症治疗及采用填充体对病灶进行修复[3]。目前,树脂修复体对牙磨损的填充效果研究逐渐深入,通过利用树脂修复体与牙釉质及牙本质粘连固定,而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对牙本质敏感进行脱敏治疗及延缓病理性磨牙损[4]。对此,为探讨树脂修复磨牙病理性磨损的临床效果,现分析该院收治的100例磨牙病理性磨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市口腔医院治疗的100例磨牙病理性磨损患者,随时进行分组,直接组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39~69岁,平均年龄(51.3±4.5)岁;轻度磨损15例、中度磨损32例、重度磨损13例;咬合力为(389.19±60.45)N,咀嚼效率为(75.32±2.79);间接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38-69岁,平均年龄(52.1±3.9)岁;轻度磨损14例、中度磨损30例、重度磨损16例;咬合力为390.22±59.78N,咀嚼效率为(76.28±2.80)。

    1.1.1 纳入标准 牙釉质部分磨损、牙体质敏感症、磨损指数>3、牙周探查深度<3 mm及附着丧失<1 mm。

    1.1.2 排除标准 牙釉质完全磨损、牙体缺损严重、牙髓全暴露、咀嚼功能完全紊乱、6个月内接受过修复体治疗及牙周探查深度>3 mm及附着丧失>1 mm。

    1.2 研究方法

    1.2.1 直接充填修复 将Dental adhesive (Dentsply DeTrey GmbH,德国)粘合剂均匀地涂在磨损牙面上,氧化凝结15sec,直接将3M P60复合树脂(汕头市德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牙釉质磨损及牙本质暴露凹陷处进行充填修复。

    1.2.2 间接充填修复 通过硅橡胶对磨损牙灶进行取印模,在超硬石膏上完成树脂嵌体的灌注,模型上完成树脂嵌体,将Dental adhesive (Dentsply DeTrey GmbH,德国)粘合剂均匀地涂在磨损牙面上,氧化凝结15sec,直接将树脂嵌体粘连放置。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3.1 修复体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对树脂修复体进行整体评估,树脂修复体A 级:无明显磨损,树脂修复体与牙体组织相连嵌合; B 级:无中度磨损,树脂修复体与牙体组织出现不连续性相连,但未暴露牙釉层及牙本质;C 级:重度磨损,牙釉层及牙本质暴露严重。

    1.3.2 牙本质敏感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牙本质敏感病症及并发症完全消失;有效:牙本质敏感病症及并发症有所缓解;无效:牙本质敏感病症及并发症无好转。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3 咀嚼功能评价标准 对比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半年的咬合力及咀嚼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修复体临床疗效对比

    直接组患者的树脂修复体A级率为90.00%;间接组患者的树脂修复体A级率为96.00%;两组患者的树脂修复体A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修复体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牙本质敏感疗效对比

    直接组的牙体质敏感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间接组的牙体质敏感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但间接组患者的牙本质敏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直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牙本质敏感疗效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咀嚼功能对比

    间接组患者的咬合力及咀嚼效率显著大于直接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百拇医药(马儒)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