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5年第8期
编号:13118949
儿童中毒洗胃的心理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心理护理在中毒洗胃患儿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46例中毒洗胃患儿,将他们按抽签法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对其临床急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插管成功率(100.0%)和护理总满意度(95.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47.83%,60.87%),其哭闹不止率(8.70%)、自拔胃管率(0.0)和抗拒治疗率(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60.87%,21.74%,43.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洗胃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儿童中毒洗胃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有效安抚患儿情绪,增强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和信任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它是一种科学、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护理方法。

    [关键词] 儿童;中毒洗胃;心理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154-03

    中毒,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诊病症,它多是由于儿童误服药物或食物引起的[1]。中毒对儿童的生命安全危害严重,必须立即进行抢救治疗,而洗胃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抢救方法之一[2]。由于洗胃治疗较为痛苦,患儿通常难以忍受,因此,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安抚和护理,以便确保洗胃治疗的顺利完成[3]。该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4年6月以来该院急诊科收治的46例需要进行洗胃治疗的中毒患儿。将他们根据抽签法随机的划分成平均的两组,即:对照组患儿23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干预;观察组患儿23例,采用心理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急诊科接受洗胃抢救的中毒患儿46例。患儿年龄大约在3~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4)岁;女性患儿21例,男性患儿25例;中毒时间大约在20 min~2 h,平均中毒时间为(52.4±5.3)min;中毒原因中,24例患儿为食物中毒,16例患儿为药物中毒;6例患儿为有毒物品中毒;中毒程度中,26例为轻度中毒,20例为中度中毒。将46例患儿依据抽签法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23例患儿,观察组23例患儿。经分析,两组患儿均为急性胃肠道中毒,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无意识不清、昏迷、休克等症状,且不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以及药物史、过敏史等,在年龄、性别、中毒时间、中毒原因、中毒程度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抢救干预。即患儿在洗胃过程中,给予其一般性的常规基础护理,包括插管护理、心电检测、卫生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对患儿采用心理护理进行临床抢救干预。即在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的同时,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法为如下几方面。

    1.2.2.1 插管洗胃前护理 患儿入院后,由于其自身不适外加对医院环境以及治疗方法的不熟悉、不清楚,极容易出现害怕、不安、惊恐等不良心理情绪[4]。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以亲切、温和、平稳的态度和语气同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医护人员同患儿及家属之间的距离,增强患儿的信任度,消除其对治疗的抗拒心理。同时,还要细致、耐心、全面的同家属讲解洗胃治疗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尽量消除家属的恐慌、焦急、忧虑情绪,从而帮助他们平复不良情绪,避免不必要纠纷的发生。

    1.2.2.2 插管洗胃中护理 在插管洗胃治疗开始时,医护人员要先通过轻松、和蔼、亲切的语气向患儿告知相关仪器设备,尽量消除患儿对插管等未知设备的恐惧感。要选择患儿最亲近、喜爱的亲人进入抢救室进行全程陪伴,并在陪伴过程中同医护人员一起利用亲切、镇静的言语以及轻柔的动作等对患儿进行情绪安抚,增强患儿的安全感,避免其出现抗拒治疗、自拔胃管等行为。医护人员还要确保自身仪表的整洁,并保持负责、镇静、从容、急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在治疗过程中确保熟练、标准、规范的医疗操作,从而增强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抢救治疗的信心[5]。

    1.2.2.3 插管洗胃后护理 洗胃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及时告知患儿,并耐心引导患儿陈述当前身体感受,了解患儿的实际身体情况和心理情绪,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临床护理,减轻患儿的不适感。同时,还要注意病房环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病房的安静、整洁、通风、光线柔和、空气清新等,并播放轻柔的音乐,通过提高环境的舒适度来达到放松患儿紧张、恐惧情绪的目的,帮助患儿睡眠休息。此外,还要同患儿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交流沟通,详细向其讲解洗胃后的自我护理措施和相关注意事项,稳定、安抚家属的焦躁、急切、恐慌等心理情绪,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有效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从而更好的避免纠纷发生[6]。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4.0软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当P<0.05,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临床比较统计显示,两组患儿均洗胃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插管成功率达到了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47.83%),且在哭闹不止率(8.70%)、自拔胃管率(0.0)和抗拒治疗率(0.0)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60.87%,21.74%,43.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分析, 百拇医药(姚湘)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