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5年第9期
编号:13118358
PFNA和PCCP治疗IFF的临床疗效对比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5年第9期
     1.2.2 PCCP组治疗方法

    该组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利用手术牵引床闭合复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给予手术贴膜。根据透视结果判定近端切口的长度在2~3 cm,然后将钢板插入,第二切口的位置位于瞄准器第 1、2孔之间,长度 3~4 cm。将钢板利用经皮钩固定于股骨上。使钻入的导针在前后位图像上居于股骨距2~3 cm之上,侧位像位于股骨颈中部1/3处[3]。将第1枚股骨颈加压螺钉和1枚骨干螺钉再测深后进行置入固定。最后将第2枚股骨颈加压螺钉和其余股骨干螺钉置入。透视下准确固定,冲洗切口,放置引流,依次缝合。

    1.2.3 术后处理

    2组患者均于术后6 h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关节活动,其中PFNA组术后 2 d、PCCP组术后7 d开始扶助行器下地活动,并逐渐过度到完全负重。

    1.3 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髓关节功能[4]。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总分100分。优级:≥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