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522
编号:13636364
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5日 《中外医疗》 201522
     [摘要]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给予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十预后,观察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79±0.47)分、(3.35±0.53)分、(75.4±8.1)分,明显高于十预前的(1.68±0.43)分、(1.89±0.38)分、(46.1±5.6)分(P<0.05);干预后,对照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 2.18+0.39)分、(2.80+0.45)分、(61.5±7.2)分,均明显高于十预前的(1.67±0.50)分、(1.88±0.42)分、(46.5±6.O)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脑卒中;渐进式康复护理;肢体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8(a)-0076-03

    脑卒中即“脑中风”,是因各种诱发因素影响下,造成病人脑动脉出现狭窄、闭塞甚至破裂,进而引发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有可能导致一次性甚至永久性脑功能障碍,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肢体功能障碍是典型脑卒中后遗症,因此加强康复工作尤为重要,以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旨在寻找更佳的护理方法,提出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脑中风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在56-76岁间,平均为(61.9+48)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在58-75岁间,平均为(62.3±5.2)岁。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①经CT或者MRI确诊者;②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者;③均为首次发病者;④意识清醒,无认识和意识障碍;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Glasgow Coma Scale)大于8分;Fugl-Meye运动功能评分低于50分;⑥治疗依从性较高,能够配合护理工作;⑦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2次或以上脑卒中发作者;②脑卒中病情不稳定者;③小脑和脑十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④合并严重免疫系统、造血系统障碍疾病,存在肝肾功能异常者;⑤存在精神病史者;⑥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病情观察;加强沟通,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定时定量服药;介绍脑卒中相关知识,加强健康教育;常规康复指导。

    观察组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整个护理过程护理有序性,护理过程要不断用言语激励病人,使其形成康复信心:①病情评估:评估病人的病情,并结合其年龄、性别、职业等制定康复计划,主要按照以下床上锻炼一坐立和站立平衡锻炼一步行锻炼一上下楼梯锻炼一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进行康复训练;②床上锻炼:卧床阶段应协助病人正确摆放肢体、定时转换体位,以有效地避免关节变形、挛缩、压疮;指导病人保持患肢功能位,早期还应结合肌肉按摩以及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活动强度由小至大,切忌引起疼痛;病情允许下,过度至主动运动,包括患侧和健侧翻身训练,双手交叉上举锻炼以及桥式运动训练,腕关节背伸训练,踝关节背伸训练;③坐立与平衡锻炼:先行半坐位,再逐渐过度至坐位平衡锻炼,待病人可以顺利坐起后,再行站立平衡锻炼:于平行杆中完成,先屈头和颈部,再屈躯十,后站起锻炼,再行徒手站立锻炼和站位平衡锻炼;④步行锻炼:若病人能够达到平衡站立后,则可开始行步行前准备活动,包括踏步、扶持步行、平行杆步行和桌椅转移等,若病情稳定则可由护理人员辅助病人作步行锻炼,在治疗锻炼期间应注意屈膝动作,有效地维持膝关节稳定性;⑤上下楼梯锻炼:当病人能够徒手步行后,则可以开展上下楼梯锻炼,执行健腿先上,患腿先下原则;⑥日常生活锻炼:包括上厕所、穿衣、进餐、搭积木、套圈等,以逐渐增强病人的生活信心。

    1.5观察指标

    ①肌力评分:采取Lovett评分法,共分为0-5级,其中5级(5分)即能够抵抗重力和抵抗充分阻力;4级(4分)即能够抗重力和抵抗一切阻力;3级(3分)即能够抵抗重力而进行全范围运动,但是无法抵抗阻力;2级(2分)即病人在减重时关节能够作全范围活动;1级(1分)即仅能够轻微收缩,无法引起关节运动;0级(0分)即无法测知肌肉收缩。②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其包括11项评价内容,总分在0-100分间,其中<20分表明病人生活完全依赖他人帮助,<40分表明病人有重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环节需要依赖他人帮助,41-60分间表明病人有中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依赖他人很大的帮助,>60分表明病人有轻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够基本自理。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取x?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肢体肌力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十预后,观察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不同护理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十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危害性高,具有较高致残率,即使存活病人约有86.5%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等,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尤为普遍,如何促进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为近年来一个热点。脑卒中发生后,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尽管受到破坏,但其结构与功能仍有代偿以及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因此康复护理工作目标就是在脑卒中早期处于较强可塑性阶段给予适当护理,以加速建立大脑组织侧支循环,提高病灶周围脑细胞重组与代偿,以及预防肢体挛缩,有效地维持肢体肌肉处于健康状态。为此,该研究的观察组提出渐进式康复护理概念。 渐进式康复护理依据病人病情特点,按照发育顺序以及不同姿势反射水平施行康复护理,总体上按照床上锻炼一坐立和站立平衡锻炼一步行锻炼一上下楼梯锻炼一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进行,逐渐地提高训练强度,有助于病情恢复。渐进式康复护理强渊护理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不同阶段施行相应的锻炼,可发挥阶段性双向互动特点,采取激励训练法可避免强迫式、灌输式训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加速病情恢复,缩短康复疗程。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加强渐进式康复护理后,干预后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79±0.47)分、(3.35±0.53)分、(75.4±8.1)分,明显比十预前提高(1.68±0.43)分、(1.89±0.38)分、(46.1±5.6)分(P<0.05),且十预后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8±0.39)分、(2.80±0.45)分、(61.5±7.2)分(P<0.01),表明渐进式康复护理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效果明确,这一护理效果得到车媛等人的研究所证实。

    综上,在脑卒中患者中,渐进式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肢体肌力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http://www.100md.com(梁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