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522
编号:13636392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痛觉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5日 《中外医疗》 201522
     【摘要】目的研究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患者痛觉的影响。方法以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痛觉阀(PPT)、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00%、10.0%,较对照组的65.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PPr、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甲氨蝶呤;类风湿性关节炎;痛觉阀;疗效

    【中图分类号】R59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8(a)-0140-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作为临床一种常见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具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特点。该类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若处理不当则会发展成关节僵硬、畸形,严重时甚至残疾,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相关报道称,早期药物十预能有效控制RA病情,延缓关节破坏进度,降低致残率。甲氨蝶呤主要是通过减少炎症活动阻断关节损害达到改善RA症状的目的,为当下RA治疗的首选药物。基于此,本研究对该院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痛觉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120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知情并同意治疗,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甲氨蝶呤过敏等患者。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22-75岁,平均(58.3±2.4)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3.2±0.5)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3例;年龄21-76岁,平均(58.6±2.5)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3.3±0.6)年。对比两组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安慰剂治疗,1次5mg,1次/周;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国药准字H19983205)口服治疗,l周1次,1次10mg,l疗程1个月,所有患者均服用3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测定和记录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痛觉阀(PPT,肌电图测定)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另外疗效评定以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率为主,显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率在75%以上;好转:治疗前后改善率30%-75%;无效:治疗前后改善率3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显效20例(33.3%),好转34例(56.7%),无效6例(10.OO%),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8例(13.3%),好转3l例(51.7%),无效2l例(35.O%),总有效率6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0.75,P
    2.2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6例(10.O%),对照组不良反应20例(33.3%),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皮肤红潮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g.62,P
    2.3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百拇医药
    2.4 治疗前后ESR、CRP、PPT、RF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ESR、CRP、PPr、RF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杏显示,育龄女性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人数明显比男性多,高3倍左右,本文60例RA患者中女性占63.33%。RA与风湿性关节炎不同,后者主要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而R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较多研究发现与家族遗传、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RA发病病理为关节病变,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此采取安全有效措施防止关节进一步破坏,改善疼痛症状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

    甲氨蝶呤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应用以肿瘤开始,随后发现该药物可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可能是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甲酰基转移酶活性抑制,以拮抗TNF-a、IL-1等细胞炎性因子,发挥其抗炎作用。有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甲氨蝶呤对患者异常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便于早期控制疾病,且患者服用耐受性较高,因而被认为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本组60例RA患者经甲氨蝶呤治疗3个月后,总右效率90.00%,明显比对照组的65.0%高,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等为主。临床试验表明,ESR、CRP、RF等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本文研究结果中甲氨蝶呤治疗后ESR、CRP、RF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能明显改善RA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症状,疗效明确,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http://www.100md.com(穆红璞 贾香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