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5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779086
脑结核瘤的1H—MRS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5日 中外医疗2015年第34期
     20例结核瘤的患者均为多发,共为35个病灶,其中75 %病灶在皮髓交界区,13 %的病灶在基底节区, 9%的病灶发生在小脑,3 %的病灶发生在脑干。增强扫描后,62 %的病灶呈环形强化,27%病灶呈结节状强化,11%病灶呈片状强化。

    对病灶各区及对侧正常区域的不同代谢物比值进行计算,得出各区代谢物比值的均值及标准差(表1)。比较发现由坏死区至对侧正常区Cho/Cr、MI/Cr值逐渐降低,NAA/Cr、NAA/Cho值不同程度的升高。对于各区的代谢物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NAA/Cho值坏死区及实性区与对侧正常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区Cho/Cr、NAA/Cr、MI/Cr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病灶的坏死区内出现了Lac峰,阳性率14%。8个病灶的坏死区及实性区出现了Lip峰,阳性率23%。

    3 讨论

    脑结核瘤是脑部感染结核杆菌后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病变。大多数学者将脑结核瘤分为未成熟结核瘤和成熟结核瘤[2]。未成熟结核瘤是以炎性渗出为主的增生结节。成熟结核瘤是结节内出现类脂质样干酪坏死,干酪坏死外周为结核瘤瘤壁[3]。该组研究中病灶以成熟结核瘤为主,皮髓交界区多见,其次为基底节区、小脑、脑干。增强扫描后多数病变为环形强化,多个病灶聚合成团被认为是脑结核瘤的比较典型的征象[4]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