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6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834612
ABCD2评分预测TIA的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外医疗》2016年第11期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1.072

    [摘要] 目的 探究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TIA卒中患者120例设置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基本病情分为A组、B组、C组,病情分别为高危、中危、低危,每组患者均有40例,比较3组患者7 d内出现脑梗死的概率。结果 A、B、C 3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百分比分别为2.5%(1/40)、27.5%(11/40)、52.5%(21/40)。结论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ABCD2评分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判定临床上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 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评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4(b)-0072-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上用来判别脑梗死的一种预警信号[1],据临床研究[2-3]显示,约有33.33%的TIA患者病情可进展为脑梗死,其中66.67%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时间为7 d内,可进一步加重病情,造成患者残障,直接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且需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为此,加强该类疾病的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TIA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A、B、C 3组,均采用ABCD2评分判定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TIA卒中患者120例设置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且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4]。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影像学诊断后均显示为无责任病灶,均突然出现局限性脑功能缺失障碍,在24 h内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缓解,同时将低血糖、美尼尔病、局灶性癫痫、阿斯综合征等疾病患者排除。所有患者对该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该次实验研究。

    按照基本病情分为A组、B组、C组,病情分别为低危、中危、高危,每组患者均有40例。A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占据百分比为55.0%(22/40)与45.0%(18/40),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86岁与52岁,平均年龄(68.3±5.6)岁;B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占据百分比为57.5%(23/40)与42.5%(17/40),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88岁与50岁,平均年龄(67.6±4.9)岁;C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占据百分比为52.5%(21/40)与47.5%(19/40),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89岁与50岁,平均年龄(70.3±5.4)岁;D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占据百分比为50.0%(20/40)与50.0%(20/40),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85岁与54岁,平均年龄(68.3±5.0)岁。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可比性良好,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评价方法

    依据3组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ABCD2评分:(1)1分:年龄≥60岁;(2)疾病发作后首次的收缩压水平≥140 mmHg或者舒张压≥90 mmHg;(3)未出现言语障碍为1分,单肢乏力记2分,其他症状记0分;(4)2分:症状持续时间≥1 h,1分:持续时间在10~59 min之间,0分:持续时间在10 min以下;(5)1分:伴有糖尿病,0分;未伴有糖尿病,总分为7分。其中A组、B组、C组患者的评分依次为0~3分,4~5分,6~7分[5]。

    1.3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所需数据均严格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C 3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百分比分别为2.5%(1/40)、27.5%(11/40)、52.5%(21/40),说明A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有1例,B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有11例,C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有21例,比较3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的是局灶性脑血管或者视网膜突发神经功能障碍,且该类症状多半在1 h内即可明显缓解,最长缓解时间也在24 h以下,经过临床影像学诊断后显示该类患者无责任病灶[6-7]。

    临床上认为,TIA属于脑梗死的一类高危因素,发病早期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并引发脑梗死,因此,在该时间段内应加强临床监护与治疗。多数学者认为,采用ABCD2评分可对TIA进展为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的评分,并依据评分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类参考指标。如:当其评分在3分以上时显示为中危患者或者高危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可进一步提高疾病预测的准确性;若评分≥6分提示该类患者病情较为危急,应即刻展开临床治疗。有关文献报道,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为11.9%;而另有文献报道,对于低危、中危、重危的TIA患者在发病后的7 d内出现脑梗死的概率分别为2.2%、25.9%与51.7%,而该次低危、中危、重危的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分别为2.5%、27.5%、52.5%,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了ABCD2评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说明ABCD2评分对于TIA患者发生脑梗死分层评估的重要性。

    TIA是临床上一类内科急症,发病早期是进展为脑梗死的高峰阶段,因此,加强该类疾病患者的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识别高危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有关研究[8]认为,当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在10 min以上,伴有一定的言语障碍与运动障碍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显示,A、B、C 3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百分比分别为2.5%(1/40)、27.5%(11/40)、52.5%(21/40),由此可进一步得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ABCD2评分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判定临床上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 陈芳,吕海东,秦东香,等.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3):289-292.

    [2] 高聪,李威,林美容,等.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的中期脑梗死事件和死亡的预测能力[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896-899.

    [3] 叶子明,刘莹,秦超,等.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ABCD2评分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4):293-295.

    [4] 钟芳芳,宋水江,王黎萍,等.ABCD和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的比较[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0):1047-1050.

    [5] 张远锦,樊东升,张楠,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1):876-879.

    [6] 柴永宏.ABCD2评分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8):572-575.

    [7] 丁立东,徐运,茆华武,等.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ABCD2评分对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1):1169-1172.

    [8] 吕璐璐,徐鹏,胡春峰,等.头颈部CT血管造影和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5):381-384.

    (收稿日期:2016-01-11) (张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