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孤独症儿童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培养其交往能力的作用(2)
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1],是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是儿童期较为严重的一类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2],自闭症患儿伴有严重孤独感、语言发育障碍、缺少情感反应等,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主要包括器质性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许多自闭症儿童常回避或不愿与别人交往,有部分患儿有与人交往的意愿但不懂得交往方式,日常语言较少,甚至无语言交流,对他人的大声呼喊无应答等,人际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也是影响孤独症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另外对孤独症患儿父母而言,当子女被诊断为孤独症无疑是一种精神创伤[3]。有关研究显示[4],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由于其社交障碍往往伴随终身,严重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及时对该类疾病患儿进行临床治疗与训练的意义重大,该文旨在分析对自闭症儿童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该中心孤独症与智障康复科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中心孤独症与智障康复科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经CARS检测后按轻、中、重度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男孩37例,女孩3例,轻度孤独症儿童12例,中度24例,重度4例,平均年龄(3.62±0.13)岁;对照组男孩38例,女孩2例,轻度13例,中度23例,重度4例,平均年龄(3.43±0.21)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与病情程度上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采取一般训练模式,主要运用结构化教学法、应用行为分析法(ABA)进行训练,集体课教育训练2节/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