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7年第12期
编号:13056068
浅论“活血行瘀法”在临床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2期
     1 血瘀证的病因

    血瘀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被历代医家所重视[4],祖国医学强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以经脉相连,经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气血只有通过经脉才能运行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以发挥其濡润滋养作用,从而维护脏腑的正常功能,则人体无病。由此可见,气血的运行正常与否,与人体是否发病有着重要的关系。血瘀的成因有外伤致瘀、出血致瘀、气虚致瘀、气滞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 《内经》“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金匮要略》“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故气虚则血行无力而瘀,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诸病源侯论》“血之在身随气而行, 常无停积, 若因堕坠损伤即血行失度… … 皆成瘀血”。《沈氏尊生书》“ 气运于血, 血随气以周流, 气滞血亦凝矣, 气凝在何处, 血亦凝在何处”[5]。

    2 血瘀症的辩证

    中医辩“证”,而现代医学“西医”辨“病”。所以说“证” 的概念和现代医学的证状、证候群并不相同,因此证是病理临床现象和诊断的综合概括。中医判定血瘀症,必须以瘀血为该患者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讲单纯的血瘀证往往疼痛,有形之肿物可见。其它如脉沉、涩、弦、结青紫舌、有瘀斑、苔微黄、肢体麻木、偏瘫、症瘕肿块、发热、皮肤色改变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