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7年第20期
编号:13084047
循证护理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0期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Evaluation on effect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的发病机制为机体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外周血中血小板加速被破坏,临床主要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和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ITP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死率较高。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治疗ITP的首选用药,但临床研究表明,单纯糖皮质用药对血小板<15×109/L以及严重性出血患者的疗效有限,且作用速度较慢[2]。丙种球蛋白用药后血小板峰值较高,但具有药效持续短的特性,已有报道证实丙种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联用较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更优[3]。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ITP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丙种球蛋白治疗ITP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入院的ITP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紫癜护理方法,其中男13例,女37例; 年龄18~45岁,平均(23.8±2.2)岁;平均病程(2.0±0.7)d;平均体质量(58.4±12.8)kg;血小板计数平均值(11.6±2.8)×109/L。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紫癜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其中男11例,女39例; 年龄19~42岁,平均(22.9±2.0)岁;平均病程(2.2±0.5)d;平均体质量(57.6±11.5)kg;血小板计数平均值(10.5±2.4)×109/L。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血小板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