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7年第22期
编号:13111212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比较(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5日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2期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其发病期机制复杂,前房角关闭机制不同,还存在虹膜肥厚,虹膜根部附着位置靠前及睫状体前位性等前房因素[8],这些因素是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无法解决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2008年制定的关于原发性青光眼诊疗意见中建议,PACG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房角粘连关闭范围,即房角粘连关闭范围累计<180°者适用(激光)虹膜切开术,超过180°者适用滤过性手术[9]。

    前小梁切除术是我国大部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粘连大于一定范围或者存在视神经损害)的一线治疗措施[10],小梁切除术降低眼压的效果显著且持续时间长,手术也使部分患者从长期的药物治疗中解脱,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但是小梁切除术潜在的并发症仍较为严重,且发生率较高,而且手术本身可导致约 20%的患者出现术后早期视力的下降[11]。我国对于 PCACG 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并未达成广泛一致,这跟青光眼本身较为复杂多变的疾病特征有关,多数情况下手术治疗是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自主选择而进行的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