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7年第31期
编号:132157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局限性气胸例误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5日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1期
     1.5 确诊情况

    入院后3~24 h均行胸部CT检查,全部确诊为慢阻肺合并局限性气胸,其中1例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左侧气胸者14例,右侧气胸9例,肺压缩在10%以内5例,肺压缩在10%~20%之间12例,肺压缩在20%~30%之间3例,肺压缩在30%~50%之间3例。闭合型气胸4例,张力型气胸13例,交通型气胸6例。

    2 结果

    患者入院后立即按照慢阻肺急性加重、心源性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等规范化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加强抗感染、解痉平喘、纠正水电酸碱失衡以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处理,在胸部CT检查确诊合并局限性气胸后,1例给予保守治疗好转,3例给予胸穿抽气治疗好转,18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好转(其中2例在胸穿抽气无效后改用),1例外科手术治疗好转。1周内好转者5例,2周内好转者11例,3周内好转者4例,4周内好转者1例,8周内好转者1例,自行带管回家后10周内好转者1例。

    3 讨论

    慢阻肺患者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终末支气管远端弹性减弱,使肺泡充气、过度膨胀同时破坏气道壁,肺顺应性下降,当空气进入肺泡后不易排出,肺泡内压力升高导致破裂,融合形成更大囊腔,在屏气、咳嗽等外力突然增高时肺大疱破裂形成气胸[2]。而患者本身肺功能较差,此时胸膜腔内压力突然升高,肺被压缩,纵隔移位,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均进一步加重,常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呼吸循环衰竭、肺性脑病等而危及生命。

    慢阻肺合并自发性气胸通常诊断上并不困难,普通胸片即可明确,但有部分患者,由于呼吸道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复发作波及胸膜,已经形成了胸膜粘连,阻碍了气体扩散于整个胸膜腔而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就是局限性气胸,当气体局限于肺的前、后部位或与心影、纵隔影重叠时,若仅摄后前位胸片或阅片不仔细,容易漏诊[3]、误诊。关于合并气胸的误诊率,临床报道各不相同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