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8年第22期
编号:13284092
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Ⅲ类错颌的设计方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5日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2期
     1.2 方法

    1.2.1 治疗 所有对象,都明确适应症,与患者沟通选择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使用GC生产的硅胶印模材料,制得到口内的精准模型。将模型寄到隐形矫正器生产企业,采用三维扫描获得数字化的模型,由公司技术部门设计矫治方案,最终经过沟通后,确认矫治治疗方案。设计粘接矫治附件,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佩戴矫治器,每日佩戴22 h以上,患者刷牙、进食时可以取下,每2周更换1次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若出现附件脱落等故障,需要及时来院提前更换。

    1.2.2 数据采集 收集患者矫治设计方案的初始模型数据,按照设计佩戴方案制得的硅胶模型,获得实际模型,进行数字化三维模型数据的匹配,建立X轴(连接双侧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点的连线)、Y轴(连接中切牙切缘邻接点)、Z轴(过 X、Y 轴交点做与 X、Y 平面垂直的线),匹配模型后,进行牙齿移动量的测量,采集點20000,计算三维移动量。计算目标移动距离、实际移动距离、牙齿移动效能。牙齿移动效能=实际移动距离/目标移动距离×100%=(实际模型坐标值-初始模型坐标值)/(目标模型坐标值-初始模型坐标值)×100%。对比184颗目标牙齿的目标移位、实际移位的轴倾(α)、转矩(β)、旋转(γ)移动方向角度以及X、Y、Z移动方向距离。进行各个方向上的目标牙齿与移动效能相关性分析。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学分析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