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平衡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2)
3.2 手法测量法Halai等[17]学者术前对大转子尖和旋转中心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假体型号通过电子模板进行测量,对其垂直距离进行记录。手术过程中在大转子尖位置,合理标记笔划线标记,放置假体时,要以大转子标记线等作为参考依据,对股骨柄锤入深度以及假体型号进行合理选择与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多数学者开展了“抽拉实验”,取髋关节伸直位,对下肢进行牵拉时,髋关节假体的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分离约2~4 mm,比较满意。但是该方式会受到助手牵拉力、麻醉肌肉松弛度、軟组织松解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误差,适用度低下。
3.3 L型卡尺与PCA肢体长度测量器
Ogawa等[18]学者在术中测量定位过程中利用了PCA肢体长度测量器,该装置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连接横杆、游动定位针与固定针,连接横杆上有刻度标记。将固定针在关节脱位之前,在髋臼上缘将其打入,定位针在股骨侧进行游动,完成标记定位操作之后,详细记录游动定位针处于接横杆的刻度,放置完假体之后完成复位操作,再次在原来位置放置游动定位针与固定针,将连接横杆的刻度变化情况作为依据,对肢体长度进行调节与控制。Shiramizu等[19]学者通过研究之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