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9年第21期
编号:13417367
儿童正畸中早期肌功能矫治技术的应用效果(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1期
     因为口腔系统肌群、肌肉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对颌骨发育以及牙弓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正畸儿童的口周围肌与舌体之间形成的协同作用会对患儿牙轴方向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当患儿存在舌体运动异常、口腔狭窄以及不良舌习惯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患儿出现舌肌运动紧张、唇肌松弛等情况,进而导致上下切牙轴倾度会进一步加大,进而造成牙颌畸形,对正畸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在该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的经过正畸治疗后的倾斜牙、转位牙矫正时间以及治疗完成时间分别为(16.24±3.41)d、(16.37±3.43)d、(39.42±3.75)d,在沈振华[7]的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倾斜牙、转位牙矫正时间、治疗完成时间分別为(16.23±3.42)d、(16.33±3.45)d、(39.41±3.77)d均,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进一步说明早期肌功能矫治技术在正畸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可有效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分析原因是通过使用唇训练器,同时开展口香糖咀嚼训练,有利于增强患儿的咀嚼功能,使磨牙区牙槽骨高度相应降低,同时联合吹笛子、舌体上抬、唇肌训练等训练方法,可进一步使舌骨肌群的肌张力相应降低,增强唇肌功能,促进患儿牙体位置得以恢复正常,改善骨骼畸形症状[8]。同时还能够对患儿上下颌骨、牙槽骨的生长发育发挥调控作用,有利于避免错颌畸形的产生,进而使临床正畸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降低结束治疗后的疾病复发几率。

    综上所述,通过将早期肌功能矫治技术应用于儿童正畸中,不仅可取得更为良好的矫治效果,还可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小兵. 儿童早期肌功能训练与错(牙合)畸形预防矫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3):249-254.

    [2] 陆慧媛, 周嫣, 方志欣,等. 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微笑变化的相关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 11(2):110-114.

    [3] 王娜. 分析儿童正畸中早期肌功能矫治技术的应用[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 4(8):50-51.

    [4] 张艳艳, 叶丹, 郭维华. 咬合诱导与功能矫治在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J]. 口腔生物医学, 2016, 7(4):204-210.

    5] 李静, 杨彤彤. 错牙合畸形与口面肌功能治疗的探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 4(7):9-11.

    [6] 史真, 滕延萍. 口面肌功能治疗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早期矫治中的应用[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 24(1):20-25.

    [7] 沈振华. 儿童正畸中早期肌功能矫治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5(23):108-109.

    [8] 陈曦萌. 肌功能训练在错牙合固定矫治中作用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 24(2):3-4.

    (收稿日期:2019-04-25), http://www.100md.com(崔佳 孙琦)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