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相关研究(2)
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表现为心脏泵血、射血功能下降,随着生活水平改善、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发病率显著升高。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与部分恶性肿瘤相当,且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持续性影响[1]。强心、利尿、扩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为临床中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常用方法,但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控制仍有限,且易反复急性发作,死亡率较高[2]。近年相关研究指出,心脏收缩和舒张需要较多能量,能量不足为心力衰竭发生及病情加重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认为,心肌细胞能量失衡为慢性心力衰竭发生重要病理机制之一[3]。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为临床中治疗心血管疾病新型方法,为探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治疗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该院诊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诊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结合心脏超声、实验室检验,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②经评估后,预计患者生存时间≥12个月,且均有该次用药使用指征;③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次治疗和研究方法,获得患者同意,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心包炎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②合并主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如肝肾肺功能严重功能障碍、中重度贫血、免疫系统疾病、严重感染、出血、恶心肿瘤等;③用药依从性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