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2022
编号:13820463
温肾解毒膏结合经络理论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探讨(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5日 《中外医疗》 202022
     肾性贫血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肾损之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减少,但与肾脏病患者胃肠道症状较重、胃纳功能减退亦息息相关。同时,体内尿毒症毒素可直接抑制EPO活性,影响骨髓细胞和红细胞发育,加重肾性贫血状态。中医古籍中并无“贫血”一说,主要分布在“血虚、虚劳”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肾两虚,浊瘀阻滞,古今医家均有提及,如《类经》曰:“精足则血足”;《张氏医通》有云:“血之源头在乎肾”,当代大家如傅汝林教授认为[5]:补益肾气、调节肾中阴阳,条达肝木乃治疗贫血的重要环节,其中补肾填精是根本,肾藏元阴元阳,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精化血是靠肾阳蒸化温煦而成。肾阳虚易导致脾阳虚,乃为火不暖土,出现纳差、腹胀、便溏、面色晃白无华,形寒肢冷诸多症状。余承惠教授认为[6]:正虚邪实贯穿肾性贫血始终,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痰湿浊毒内生,血络不通,气血失养。病位主要在脾胃,与心肝肺三焦等脏腑相关。治疗以补肾健脾养血为主,配合清热利湿、泄浊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温肾解毒膏方中附片为君药,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证治要诀》言“(附子)得桂则补命门”,肉桂性辛、甘、热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