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2025
编号:13810039
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殊检查、预防及治疗方法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5日 《中外医疗》 202025
     颌骨坏死是以牙龈肿胀、软组织分泌脓性物质、颌骨暴露、创口迁延不愈、有死骨形成等为典型表现的疾病[1]。頜骨坏死的发生一般包括三类原因,分别是物理性、化学性、感染性,其中以感染性最为常见。双磷酸盐类药物广泛用于防治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质降解疾病,如骨髓瘤、骨质疏松症、Pagets病等,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抑制羟磷灰石结晶增长、溶解破骨细胞活性,实现减少骨吸收、促进骨重塑的目的[2]。涉及颌骨坏死的双磷酸盐类药物为帕米磷酸、唑来膦酸,故2004年FDA更新了上述两种药物的说明书,加入了可能引发颌骨坏死的相关内容[3]。为了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殊检查方法与防治对策,该研究特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10例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例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9~78岁,中位年龄(59.5±6.1)岁。根据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协会2009年对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诊断标准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