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早期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分型,1材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收集,2治疗情况,3评价,4随访,5统计学分析,2结果,1临床特征,2NLRcut-off值,3NLR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4生存分析,5预后分析
姚宛芝,冯薇臻,欧阳楚桐,彭晓琴,魏雯,任苑蓉,余思思,李仁琴,李力,吴萍,张智慧646000 四川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科(姚宛芝、冯薇臻、欧阳楚桐、张智慧);610041 成都,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肿瘤内科(彭晓琴、魏雯、任苑蓉、余思思、李仁琴、李力、吴萍、张智慧)
原发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亚型,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2%[1],约占原发乳腺恶性肿瘤的0.5%[2-3]。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占所有病例的60%~80%[1]。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病因可能与性激素有关[2],但具体机制不明确。由于该病发生的部位特殊,易被漏诊及误诊为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良性疾病,目前国内关于PB-DLBCL的研究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评估其预后指标多采用DLBCL的预后指标。而临床中,PB-DLBCL患者分期多为早期[3],且IPI评分低[4],这些指标对该类疾病的预后分层不能更好地分析;且IPI评分主要基于临床特征,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该疾病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炎症指标与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5-11]。目前,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了NLR高[6, 12-14]与DLBCL的不良预后相关,但尚没有文献报道NLR与PB-DLBCL的关系。本研究主要探究NLR对PB-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
回顾性收集2005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且病理学确诊为PB-DLBCL的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通过CT、MRI、PET/CT等1项或多项影像学检查及骨髓检查评估淋巴瘤全身受侵范围,分期均采用Ann Arbor系统,其中IE期23例,ⅡE期22例。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Hans分型、年龄、性别、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体力状况(ECOG评分)、肿瘤侵犯部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为初诊时自动化全血细胞计数获得)等。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治疗情况
45例患者均接受CHOP或CHOP类方案[15]化疗3~8周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7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