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4和AAR对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抚州市,纤维化,1材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章梅娇,曾婷婷,黄宇寰,方葆娇(抚州市中医院,1、检验科;2、内科,江西 抚州344000;3、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0)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正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HCV可经输血及分娩等多种方式传播,导致感染者发生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常呈慢性病程,部分患者可长期处于慢性肝炎状态或仅出现轻度的肝脏功能损害,另有部分病人可进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预后极差。肝脏活检(liver biopsy,LB)是目前临床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1],但是由于其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伤害,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有较大局限。已有研究证实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ratio,AA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 及 FIB-4 指数(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four factors,FIB-4)等简易指标可以反应肝脏纤维化程度[2-5],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了本院确诊的184例丙型肝炎患者FIB-4、AAR、APRI及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 (γ-glutamyl-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GPR)等指标水平,探索检测这些无创性指标对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总共纳入2011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江西省抚州市中医院确诊的184例丙型肝炎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