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验与检验医学》 > 2019年第4期
编号:1254594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评估凝血状况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31日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第4期
计数,血小板,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陈玉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输血科,福建 福州 350014)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我国每年原发性肝癌的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占世界新发及死亡病例的50%以上[1,2]。肝脏既是合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和抗凝血酶的器官,也是合成和灭活纤维蛋白溶解物与抗纤溶物质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定会影响机体所维持的凝血和纤溶两系统之间的平衡,所以肝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和纤溶异常[3],因此肝癌较别的肿瘤相比更容易引起止、凝血功能的紊乱[4]。有研究提示,肝癌患者可能出现复杂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改变,总体的高凝与抗凝功能降低,纤溶功能低下与继发纤溶亢进,可交替出现于疾病的各个阶段[4]。监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凝血紊乱的状况,可以控制和减少围术期的出血[5],减少临床血液输注量,达到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次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进行TEG各指标以及传统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检测,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对围术期异体输血、术后1年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的临床参考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收集 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3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 26例;年龄 24~79(54.8±12.1)岁。 患者均依据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原发性肝癌。术前所有患者进行TEG、血常规以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查(PT、APTT、Fg、D-D)。

    1.2 术后随访 患者术后接受长期电话随访,每6个月随访一次,103例成功随访,随访率100%。

    1.3 研究方法 同时采集2例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标本2ml和1例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静脉血2ml,前者用于TEG和凝血实验检测,后者用于血常规测。所有标本采集后2h内完成检测。TEG检测采用美国Haemoscope公司TEG分析仪、配套试剂及配套分析软件,检测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角(Angle值)、凝固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值)和凝血综合指数(CI值)。凝血实验检测采用法国Stago公司STA-RFVOL-7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 (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 (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 (Fg)。血常规检测采用日本Sysmex公司XN-1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8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