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的中医辩证论治(1)
关键词:膜性肾病;中医;辩证分型;综述膜性肾病(MN)是以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着伴基膜弥漫增厚为特点的肾脏疾病[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而中医无“膜性肾病”的病名,按其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等临床特征科属中医“水肿”、“尿浊”、“虚劳”等范畴。虽然近年来对膜性肾病进行了大量的中医研究,但对于MN的辩证论治一直未达成共识,现就讨论有关MN的中医辩证及其分型、治疗如下。
1 辨证论治
中国医药学的特点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它既有指导临床工作的理论原则又有解决诊断治疗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而中医辨证论治法可谓方法多样,名目繁多,内容错综复杂,历代医家对辨证论治法,各有论著。
2 病因病机研究
其病机特点医家虽然各有见解和认识,但其本质是“虚实夹杂”的观点已成共识。膜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正气不足是主要矛盾,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和内在因素。各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中正虚因素主要是脾、肺的不足。而肾虚是诸脏虚的核心病位所在[2-5]。
《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肾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