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结核 > 肺结核
编号:13627674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健康忠告》 20164
     摘要:目的 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康复成功率。方法 对7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早期症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78例咯血患者中,无一例发生窒息。结论 通过对78例咯血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对本病有较全面地认识,从而对咯血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消除紧张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配合抢救治疗中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肺结核;咯血;患者;心理护理

    1 临床资料

    自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肺结核咯血患者78例,男52例,女26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11岁,平均年龄41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胸X线及痰抗酸杆菌检查,直接痰涂片检查,诊断为肺结核。按咯血量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大量11例,中量38例,小量29例。经过及时抢救治疗,精心、科学地护理,痊愈出院45例,好转出院32例,死亡1例。

    1.1 肺结核咯血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1.1.1 恐惧、紧张 当发生咯血时,表现出恐惧、紧张的心理情绪。

    1.1.2 焦虑、烦恼 肺结核疗程长、见效慢,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患者、家属缺乏治疗信心,咯血更易使患者出现焦虑和烦恼,表现为抑郁、伤感、情绪低落、言语少。

    1.1.3 敏感、多疑 反复咯血的患者认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甚至怀疑自己患了肺癌。

    1.1.4 否认、侥幸 有的患者否认自己患了肺结核,不配合治疗。

    1.1.5 失落、孤独 多见于50岁以上的病人,原先是家庭的核心,现因所患疾病具有传染性,住院期间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在用餐、活动范围、探视人员以及用具使用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失去了与家人的密切接触,特别是受亲人、朋友、同事冷落的病人,常常产生被家庭冷落、被社会遗弃感,而出现失落和孤独心理。

    1.1.6 消极、自悲、自卑 看到同期入院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而自已不能出院时,或有病人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时,则对治疗失去信心,出现悲观、恐惧、自卑、自责情绪,甚至产生绝的心理。

    2 心理护理

    对恐惧、紧张者,告知患者保持冷静的心态,有助于自身止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夏天可冷敷患侧胸部。安慰患者,咯血是该病的常见症状,不必紧张,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按时服药,很快就会好的。教给患者正确方法将血排出,不要屏气,防止血液阻塞支气管。

    焦虑、烦恼者,热情耐心给患者讲肺结核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讲解药物作用、用法、时间、剂量以及毒副反应的表现。引导患者说出心中的烦恼,认真诚听患者诉说,保守患者的隐情,使患者懂得只要按照医生指导,早期、联合、规则、适量、全程治疗,就会很快治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感、多疑者,在做各种护理过程中应表现的得体大方,态度和蔼可亲,言语亲切可信。若遇紧急情况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语言和表情。经常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身心需要,耐心细致的解答病人的疑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疑虑。

    对否认、侥幸心态的患者,应详细、耐心、反复多次地进行肺结核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真正了解病情,调动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

    失落、孤独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使他们得到慰籍,同时通过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富有感情的交谈,使患者愿意倾吐心理话,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缩短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

    对消极、自悲、自卑的患者,应告知患者生病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要以正常淡然的心态对待。向其传授相关的医学科研知识,使病人明白疾病的传播途径,使其做到积极预防,早期治疗,解除不必要的心理障碍;并耐心讲解治疗方案及相应预防副作用治疗措施,以减轻病人对结核咯血的畏惧心理,及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使他们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对其亲友们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主动接近、关心、体贴患者,让他们感到周围并没有人歧视自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果

    通过认真观察与分析,发现本组7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紧张、恐惧、焦虑、失落、孤独、消极、自悲、自卑心理为多见,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开导等护理,大部分病人的心理障碍均得以解除,顺利完成住院治疗,愉快出院。所以,对于结核病患者,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时,应注意其心态的分析,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为病人的康复打下基础。

    4 讨论

    护理肺结核咯血患者,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技术、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机智灵敏的快速反应能力。要经常巡视病房,特别是在咯血的高发季节及时间,对一些高发人群要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及早发现咯血的先兆表现,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抢救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要做好卫生宣教,使患者及家属明白窒息比咯血对生命更具有威胁性,掌握正确的咯血排出方法,一旦发生咯血不要慌忙奔走找人,可通过按信号灯或让其他人通知医护人员,减少窒息的发生。一切抢救药品器械做到“五定”,随时处于功能状态,决不能因忙乱耽误抢救工作,积极争取最佳时机,提高大咯血的抢救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张惠芳.肺结核大咯血发生时间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护理学杂志,2000,12(15):12.

    [2] 杨梅英,张爱民,崔兆芹.肺结核患者咯血时间的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00,5(2):140.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3-54

    [4] 马城.结核病的重新流行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3):136

    [5] 陈灏珠.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82, http://www.100md.com(乔桂芹)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结核 > 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