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证核心症状、其他症状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
阻型,心脾,肝郁,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受试者基线数据可比性分析),2西医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5排除标准,6抑郁症中医证候核心症状,其他症状要素判断方法,7统计学处理,2结果,1抑郁症核心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抑郁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五大疾患,预测未来20年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患[1]。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但其中医证型却没有统一的证候辨证标准。关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类型报道不一[2,3], 近年来证候研究遵循以象为素, 以素为候, 以候为证, 病证结合, 方证相应的原则[4],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本课题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数理统计的应用,对入组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分析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比例,试图为研究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及证治规律提供依据。以进一步探讨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和证候辨证标准,使之成为一个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实用工具[5]。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受试者基线数据可比性分析)
本实验共观察抑郁症患者276例,均为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男性80例,女性196例,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2.5,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18~30岁共有22人,占8.0%;31~60岁共有125人,占45.3%;61~75岁共有129人,占46.7%,此年龄段人数最多。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入组患者分为5个证型组,分别为肝郁气滞型60例,肝郁脾虚型54例,肝郁痰阻59例,心脾两虚42例,心肾不交61例。受试者HAMD抑郁量表、SDS自测量表、中医证型评分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5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 0. 05,具有可比性。以上受试者均按方案完成观察疗程。
1.2 西医诊断标准
(1)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6]; (2) SDS抑郁自评量表的自评分≥40分;HAMD 24项抑郁量表(第14项不计入总分)评分 ≥20且≤35分。符合以上两项者入选。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在昆明会议上制定的“躁郁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抑郁症中医证治规律研究”建立的诊断标准,结合西苑医院老年病科多年治疗抑郁症的经验,辨证为5型: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基本证候由特异证候+精神症状(2项或3项以上)+躯体证候(3项或3项以上)组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