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环球中医药》 > 2013年第4期
编号:1420853
艾灸温度影响因素及与疗效关系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9日 环球中医药 2013年第4期
艾炷,施灸,灸法,1艾灸后温度变化特征,2影响艾灸温度的因素探讨,1不同施灸方法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2不同灸量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3不同灸材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4不同灸距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3艾灸温度变化与疗效的关
     吴璐一 杨玲 周次利 马晓芃 陆嫄 唐勇 黄任佳 窦传字 吴焕淦

    灸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由于疗效显著,适应症广和操作简便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灸法疗效的取得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温热刺激是艾灸取效的关键因素之一[2],温度又是温热刺激不同程度的量化形式。深入研究艾灸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艾灸温度变化对灸效的影响,对于灸法以温度为量化指标的可控操作和研究,进一步提高艾灸临床疗效,揭示艾灸作用机理,规范和推广艾灸疗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艾灸后温度变化特征

    张栋等[3]认为艾灸效应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艾灸过程中皮肤组织温度的变化来诱导的,一是热量通过机体组织的直接传导作用,如存在灸点处圆形温度升高区;二是机体对热刺激产生反应,如引起循经的沿躯体纵轴组织的温度升高现象。研究发现,给予穴位艾灸后,温度变化表现出有序性特征,包括温度的有序性升高和降低以及该过程中对机体不同层次组织温度的有序性传导变化[4],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动态曲线反应[5]。

    2 影响艾灸温度的因素探讨

    2.1 不同施灸方法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

    影响艾灸温度的因素颇多,学者们积极的研究了不同施灸方法引起的温度变化特征,业已证明,施灸点不同层次的皮肤温度变化不同[6-7]。杜广中等[8]测量了隔姜灸和直接灸后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发现不同灸法的温度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均有缓升、急升、急降和缓降4期。直接灸时燃烧的温度高,温度曲线呈急剧的尖峰波形,但透入皮下的温度较低,且温度到达皮下的深度各不相同;温和灸透入皮下的温度较高,呈现出缓慢的渐增渐减波形;隔物灸的温度曲线在上升和下降时都很慢,呈现缓升缓降波形,隔盐灸、隔附子饼灸、隔姜灸均具有比较类似的温度变化曲线[9]。魏建子等[10]的研究表明隔物灸的温度升高是渐进式的,虽然不同间隔物灸的温度最大值相接近,但是不同隔物灸的温度上升速度不同,隔姜灸温度上升速度较快而隔附子饼灸温度上升则较缓和。隔物灸温度曲线变化中,灸壮接续也是一个影响温度的因素,灸壮续接的方式较多,不同方式的艾炷续接对温度的影响不一样的[11]。

    不同施灸方法对不同层次的皮肤温度影响亦不相同。董新民等[4]分别观察了四种不同灸法:隔姜灸、直接灸、悬灸、聚光灸对穴位皮肤温度的影响,发现不同灸法对家兔与人体穴位表面皮肤温度影响规律相似:均具有潜伏期、上升期和回复期3个时相,且不同灸法对各时相穴位温度的影响各具规律与特征,但对于深部组织温度水平的影响规律却不相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9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