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环球中医药》 > 2016年第9期
编号:1419658
刘完素论治情志病浅谈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0日 环球中医药 2016年第9期
火热,素问,1理,2法,3方药,4总结与展望
     高明周 潘琳琳 杨焕新 王润春 魏盛 高冬梅

    ·学术论坛·

    刘完素论治情志病浅谈

    高明周潘琳琳杨焕新王润春魏盛高冬梅

    情志为病,由来已久,其理论框架构建于《黄帝内经》,形成于隋唐,繁荣于金元。金元时期学术繁盛,百家争鸣,七情学说理论成熟,相关病机的认识愈加深入,四家之首刘完素论治情志病,另辟蹊径,立足火热病机,选方用药皆具“寒凉派”特色。本文将对刘完素论治情志病的理法方药各方面做简要梳理,以期为现世医家提供可参之据。

    刘完素;情志病;火热病机;寒凉派

    “情志”二字始于《礼记》,而情志致病则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东汉张仲景于《类经》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之名。情志病即情志有异,影响脏腑等气机和功能的正常运行,致人生病。古代文献中,情志异常疾病命名主要涉及“癫”“狂”“痈”“郁”“惊悸”“脏躁”“梅核气”及“百合”等,而对情志异常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则主要涉及“郑声”“重言”“妄言”“妄闻”“妄见”“健忘”“心神恍惚”等。情志为病影响患者身心两面,相比一般疾病更为棘手,非药石可调之。

    金元时期,情志类学术璀璨。李东垣立足脾胃,强调心理因素影响,于《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提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此所以病也。”朱丹溪治疗情志病,主张七情无忧,清虚恬静,并提出“抑性预治”[1]。尤以郁证治疗最有见地,提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张从正创“以情胜情”之法治疗情志疾病,提出“悲治怒;喜治悲;恐治喜;怒治思;思治恐”。四家之首刘完素,悉心钻研《黄帝内经》,通过深入阐发五运六气之说,著《素问玄机原病式》[2],创寒凉派,主火热论,并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及“五志过极化火”等,从外感与内伤的角度阐述火热致病的广泛性[3]。他认为情志发病与火热病症存在莫大关系,提出“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即“五脏之志者 ……若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不仅丰富了情志病的病因病机与治则治法,对于加深情志病多方位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1 理

    1.1火热病机为本

    《黄帝内经》有载:“诸禁鼓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