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病结合的证候研究模式符合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
病证,西医,1“证病结合”的证候研究模式的现状,2“证病结合”研究模式符合心身疾病的特点,3结语
张成 李健 赵志付·理论探讨·
证病结合的证候研究模式符合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
张成 李健 赵志付
在中医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证候本质研究是核心问题。“病证结合”“以病为纲”的证候研究模式是目前的主流模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医理论体系发生离散,研究对象发生异化。以“证病结合”“以证为纲”的证候研究模式来探究“同证异病”中证候的共性及与疾病相关的个性特点,体现了证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心身疾病的特征是情绪障碍伴单系统或多系统的功能性或病理性疾病,很难在单一病名诊断下进行证候研究。所以,“以证为纲”的证病结合模式一方面符合心身疾病临床实际特点,另一方面符合“证”的本质要求。
证病结合; 心身疾病; 证候
在中医药学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证候的研究是核心的问题,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纽带。现代学术界对于证候的研究,脱离不了“病”而独立存在,即:病证结合,一病多证;证病结合,一证多病。传统的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近几年来日趋淡化[1]。在现实的实验研究中,“病”多指西医的“疾病”。在西医“病”的诊断下来进行中医“证”的本质探讨,远离了证的普适性和包容性[2],使研究对象发生异化[3]。几乎目前所有的研究项目均力图以西医的病理生理、到微观分子水平去解释中医,去寻找反映证的指标[4]。中医和西医的“病”的名称均是预先框定的概念,“病机”才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5],而“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证候是中医学揭示疾病防治规律的科学,中医五千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证候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6],“一证多病”“同证异病”虽然仍各自具有不同的疾病特点,但其基本证候的核心却不能被掩盖[7]。几千年来证候的可重复性,证明了其必然存在客观物质基础,这是“证病结合”“以证为纲”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从心身疾病的证候研究角度出发,结合相关专业的理解,提出“证病结合”“以证统病”的研究模式,以建立多系统、多维度、多层次、多生理指标为特征的中医证的指标体系。
1 “证病结合”的证候研究模式的现状
1.1 “证病结合”证候研究模式的概念和分类
“证病结合”的研究模式是以证为经,以病为纬,突出证候的辨识、诊断及治疗,即“一证多病”。证候是疾病的核心,探究“同证异病”中证候的共性及与疾病相关的个性特点[8]。传统的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结合是一种“证病结合”模式,中医辨证与西医疾病结合是另一种“证病结合”模式,后者为目前的主要模式,亦称“现实的证病结合模式”。
1.2 “证病结合”证候研究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