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环球中医药》 > 2016年第12期
编号:1419553
张声生诊治胃痛的临证经验荟萃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2日 环球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
张师,症见,1首辨虚实寒热,2把握病机,治病求本,3胃痛经久不愈,治宜气血同调,4证见虚实夹杂,当消(通)补兼施,5三因制宜,灵活用药,6生活调摄,不容小觑,7结语
     张恒钰 王跃旗 赵鲁卿 李培彩

    ·名医心鉴·

    张声生诊治胃痛的临证经验荟萃

    张恒钰 王跃旗 赵鲁卿 李培彩

    胃痛是脾胃病中常见病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张声生教授临证将辨别虚实寒热作为胃痛诊疗基石。治疗上把握病机,治病求本:饮食伤胃,治胃为先,包括降胃、温胃、和胃、养胃、清胃、开胃、护胃等法;素体虚弱,治脾为本,包括补脾、升脾、运脾、悦脾、祛湿等法;肝气犯胃,治肝为要,包括疏肝、清肝、平肝、柔肝、滋肝等法。胃痛经久不愈,根据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的理论,治宜气血同调。证属虚实夹杂,当消(通)补兼施。依据三因制宜原则灵活调整处方用药;并嘱托病人注意日常生活调摄。

    胃痛; 肝脾胃; 临证经验

    胃痛多因忧思郁怒、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受外邪等导致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或因脾胃虚弱,络脉失养,不荣则痛[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张声生教授博古通今、医术精湛,诊治脾胃病经验丰富,认为胃痛虽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密切相关,通过治肝、治脾、治胃三个靶点入手,恢复肝司疏泄、脾主运化、胃主和降之职,每能药到病除,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匪浅,今将张师治疗胃痛经验作一探析,以飨读者。

    1 首辨虚实寒热

    胃痛多伴有胃胀、呕吐,分清虚实是其首要目的。“百病之生,皆有虚实”,张师根据疼痛喜按拒按、胀满减与不减、进食后症状减轻或加重、呕吐的缓急、病程长短、形体盛衰、脉象无力与有力判定虚实。此外寒热辨证是辨证中不可忽略之处,根据饮食喜恶、呕吐物酸腐或清稀无臭、平素怕寒怕热、口臭或口淡、口渴与否、尿色清长或短黄、大便稀薄或干结辨别寒热。此即“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无汗、胸腹胀痛与否、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新久、禀之厚薄、脉之虚实以分之”以及“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2]在胃痛辨证中的应用与延伸。

    2 把握病机,治病求本

    2.1 饮食伤胃,治胃为先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因暴饮暴食、过食生冷、嗜食辛辣诱发或加重的胃痛多从胃论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用,以通为顺。治疗上包括降胃、温胃、和胃、养胃、清胃、开胃、护胃。降胃法:用于胃气阻滞不降而上逆,症见胃痛伴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张师认为反酸、口臭亦为胃气上逆之表现。常用方如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喜用药对如嗳气不除、酸水上泛用旋覆花与代赭石(代赭石质重沉降,常用剂量10~15 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