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环球中医药》 > 2017年第4期
编号:1419376
脾虚理论在功能性腹泻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28日 环球中医药 2017年第4期
参苓,白术散,运化,1FDI发病与脾虚的关系,2从脾虚论治是FDI的重要治法,3以脾虚理论评估FDI的预后,4小结
     刘靖 王凤云 卞立群 马祥雪 吕林 唐旭东 李保双

    ·理论探讨·

    脾虚理论在功能性腹泻中的应用

    刘靖 王凤云 卞立群 马祥雪 吕林 唐旭东 李保双

    功能性腹泻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精神心理因素、感染、肠道菌群失调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有关。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脾气虚弱、失其健运以致湿盛、食滞、肝郁、脾肾两虚关系密切。中医药分别治之以健脾除湿、运脾化滞、疏肝理脾及补益脾肾,均取得了明显疗效。且脾虚是评估功能性腹泻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脾虚贯穿于FDI整个发病、治疗的过程中,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该病的预后。

    功能性腹泻; 脾虚理论; 应用

    功能性腹泻是指无任何细菌、病毒感染的腹泻,一般由胃肠功能过强引起,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软便、水样便(至少75%的排便为稀便),而无腹痛或者腹部不适的病症,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3个月上述症状加重[1]。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I)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发病率占所有腹泻总数的59%[2],增加了医疗及经济负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精神心理因素、感染、肠道菌群失调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有关,临床多以胃肠解痉药、止泻药、抗生素等治疗[3]。虽然即时效果明显,但容易反复。且有研究表明,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止泻剂易破坏肠道微生态环境,导致菌群失调和功能异常[4]。

    功能性腹泻发病时间长,症状时轻时重,无明显腹痛,无明显器质性原因,与中医的脾虚泄泻证相似。张景岳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热而化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至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古人多认为其病理基础为脾虚湿盛,病位在肠,主病之脏为脾,与肝肾密切相关。因此,脾胃虚弱是功能性腹泻发病的重要因素,补益脾胃贯穿功能性腹泻治疗的始终。

    1 FDI发病与脾虚的关系

    脾位于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脾的一个主要生理机能为主运化,包括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即脾气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如《素问》所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同时,脾气具有吸收、转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脾的生理特性主升,且喜燥恶湿。

    所谓脾虚是指中医脾脏虚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8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