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环球中医药》 > 2017年第4期
编号:1419384
古医家论治牙痛理论源流及思路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21日 环球中医药 2017年第4期
内经,1古医家论治牙痛理论源流概要,2关于牙痛论治思路的思考
     朱鹏举 陈士玉 谷峰

    古医家论治牙痛理论源流及思路初探

    朱鹏举 陈士玉 谷峰

    通过对古医家论治牙痛理论源流的简要回顾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自殷商至明清时期,古医家不断思考牙痛的病因,探求牙痛的治疗,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晰的论治思路,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内经》相关论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古医家论治牙痛思路值得今日中医药工作者借鉴者有:明辨龋齿之有无;脏腑辨证重肾胃,经脉辨证重阳明;六淫邪气重风、热,内生邪气重痰、瘀,而寒痛亦不可忽视。

    牙痛; 论治; 理论源流; 思路

    牙痛,又称牙疼、齿痛、牙齿痛、牙齿疼痛,相关病名尚有肾虚齿风痛、齿风肿痛。而龋齿则因多见牙齿疼痛之症,亦经常被古医家归于齿痛的范畴,故欲探讨古医家论治牙痛的思路,当以古典医籍中关于牙痛、牙疼、齿痛、牙齿痛、牙齿疼痛、肾虚齿风痛、齿风肿痛、龋齿等相关记述为基础。以下试在对古医家论治牙痛理论源流的简要考察中对牙痛的论治思路加以分析。

    1 古医家论治牙痛理论源流概要

    1.1 殷商时期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齿病的记载。如“贞,疾齿,御于父乙”(《殷虚书契》)、“贞,疾齿,眚于丁”(《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前者是说武丁患有齿病,而治疗的方式是祭祀父乙,后者是说齿病给武丁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可见商王武丁生前曾深受牙痛的折磨。

    不但如此,甲骨文中已有“龋”字,其形作虫蚀齿牙之象,或许是龋洞的形成、严重疼痛的出现促使古人想到了牙齿受到了虫蚀。由商人发端的虫蚀之说,历经数千年,至清代仍为众多中医学者所采信,时至今日还深深影响着国人。

    1.2 秦汉时期

    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仓公传”,记载了淳于意以灸左手阳明脉与苦参汤漱口的方法成功治疗龋齿的一则病例,并论及此病“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漱)”,较前人虫蚀之说有了极大的进步。

    《内经》中关于齿痛与龋齿的记述颇多,其中有与仓公之说相合者,如《灵枢·经脉》所言“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手阳明之别,……实则龋”与《素问·缪刺论》所谓“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皆是其例。不但如此,《内经》中还论及通过局部触摸诊察龋齿痛的方法,即《灵枢·论疾诊尺》所谓“诊龋齿痛,按其阳之来,有过者独热,在左左热,在右右热,在上上热,在下下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