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脾胃为核心的孤独症中医辨证
益生菌,菌群,1ASD主责心脑,根在脾肾,2脾胃统四旁,为病机核心,1脾胃为化精之源,2脾肾相关,3脑肾互联,4脾胃为枢,3脾胃与肠道菌群,1肠道菌群与ASD,2脾胃与肠道菌群,4ASD的中医治疗多在脾胃,5结语
张也 郭亚雄 马艳芳 陈艳妮 金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较早发作且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好发年龄段为1~3岁,早期不易发现,常在就诊时已有较为严重的社交沟通障碍、语言退变、刻板动作等临床症状,成年后多数不能独立生存,其特征是社交互动障碍和沟通受损,以及有重复性和限制性行为[1],在精神疾病导致残疾中所占比率最高[2]。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闭症和发育障碍监测网络的估计,大约59名儿童中就有1名ASD患儿,男女比例为4∶1[3];参考深圳与西安市儿童医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城区患病率约为7‰左右,这表明ASD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问题。相关研究显示ASD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相关,如营养缺乏或过载、免疫系统失调和过敏有关,但具体病因病机尚未明确,因而临床疗效不佳。
1 ASD主责心脑,根在脾肾
ASD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等特点,在中医学现有的古籍文献中,虽有“童昏” “语迟” “塞侯” “无慧” “胎弱” “清狂” “视无情” “目无情”等疾病与之类似,却未有确切记载,但存在相关论述,如《灵枢篇·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其中,心主“任物”“处物”可能与ASD有关,而历代医家论述多以心代脑,如“所忆在心”等,故现代神志精神类疾病多以心脑同治。
在生理方面,心所衍生之思者,思在脾也,心脾在情志方面所共主,这与ASD患儿常伴有厌食、便秘等临床病症相符合。在经络联系方面,脾足太阴之脉络,别支上膈注心中;肾足少阴之脉,其支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表明在经络上,脾肾均连接于心。因此,提出ASD中医病机多责心脑,而其根在脾肾。先天主生,后天主长,且先天之肾难补,后天之脾胃易调。ASD患儿具有全身症状,与五脏六腑均相关,但其偏食、腹胀、便秘等症状较为普遍且突出[4];现代研究也表明,肠道菌群变化与ASD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此,笔者通过以脾胃为核心的观点来探究ASD中医辨证,从而用于指导临床。
2 脾胃统四旁,为病机核心
2.1 脾胃为化精之源
《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中焦脾胃为水谷之海,运化水谷输于百骸而营养全身,对营养变化特别敏感的心脑脏器尤为重要;中焦脾胃失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