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环球中医药》 > 2020年第8期
编号:1418714
刘莉以通为顺治疗冠心病特色拾萃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1日 环球中医药 2020年第8期
胸痹,瘀血,1对“不通”的认识,1虚实必有其责,2情志是其诱因,2通顺治则,1以通为顺,施以补益,2舒情为通,身心合一,3治病为通,治随病变,3验案举隅
     张怡清 温伟 隋艳波 李勃男 赤艺 李雨

    刘莉教授为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心血管病多年临床经验,对于中医治疗冠心病有着独到认识,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思路。

    冠心病是冠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使管腔狭窄,以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综合征[1]。临床以心前区闷痛或压榨痛为主,可放射至肩背及内臂、小指等,患者还可以有齿痛等症状。尤其在情绪激动或气候寒冷等原因的影响下极易发病。必要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扩张冠脉而缓解症状。基础治疗以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主[2-3],辅以二级预防药物: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类药物[4]。

    冠心病为中医“胸痹”病。心胸痹阻,心脉不通,不通则痛。在对其病机的阐释上各家也各抒己见。郑爱华认为肝是冠心病的关键,不论是其病机,还是治疗,都从肝阐释[5]。曹宇等[6]认为冠心病患者“虚”常与“瘀”互存。刘莉教授提出:或虚或瘀,均与患者自身情况相关。故论其病机,皆应从患者,从其生活方式,从其体质状态。将冠心病的病机总结为瘀阻血脉,血脉闭塞不通。久则实以致虚,虚实夹杂。其本质为心脉不通。其中情志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

    1 对“不通”的认识

    1.1 虚实必有其责

    中医讲体健之人多是气血平和,脉道通利,阴阳平调。若脉道不通,其气血不畅,病发诸病。刘莉教授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心胸闭阻不通。不通者虚实相干,实者多为痰阻水道,瘀阻血行,使心中气血不通。并认为瘀血贯穿胸痹病变,痰浊内阻是始动环节,气血亏虚是其最终所归,此为瘀久必虚,实乃为虚实转化病变之所在。痰瘀互阻于心胸,清阳不升,痰浊阻滞,责应追——肺、脾、肾三脏。通调水道是肺的生理功能之一,肺通过其宣发与肃降之功能将水液运往下焦的膀胱与肾,以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若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则水液输布失常,水液积聚,日久成痰,阻滞心胸。“脾为生痰之源”,痰之生成,与脾密不可分,运化失司,则久积化痰。合乎《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并肾主水,肾气开阖以调节体内水液。此三脏,有一受损,皆可聚痰。痰生则百病生。而血瘀形成,盖因血行不畅,其因又可究心、肝之责。心主血,心的生理功能不只是生血还有行血。行血主要是指心气对脉道中血液的推动作用,血液的流动减慢而成“瘀”。瘀则痹阻心阳。肝藏血,肝气易因情志等郁滞,肝气滞则血滞于肝,血行不畅而瘀。并且痰与瘀血互为病理产物,痰阻气行,导致气滞瘀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199 字符